不是音频专业人员,以下答案仅供参考。希望有专业人士指正。电影剪辑时,第一步是对板,即把分开录制的画面和声音素材同步。拍摄时的「打板」就是为了提供声画同步参考。这个工作一般是剪辑助理在拍摄时期完成。然后就是常规剪辑。这时剪辑师看到的素材基本是声画同步的。不过会有部分素材因为拍摄原因没有声音,例如升格或降格拍摄,特效素材拍摄等。也有现场原因导致的对话质量不高等情况。此时的对白和现场环境声都可以算做参考声。等影片定剪后,因为拍摄时很难做到百分百现场收录对白,基本上都需要重新补录部分对白或环境声。现场拍摄的声音环境很难控制,很难所有对白和环境声都能收到理想效果。有时为了控制拍摄进度,或者很难反复拍摄时,就会采用后期补录的方式。不过也有精益求精的导演会对现场声音要求很高。娄烨导演的《推拿》在拍摄时,为了能现场录到盲杖敲击盲道的声音,剧组挖开了数百米长(数据来自记忆不够精确总之是很长一段)的人行道,在地砖下埋设了话筒。影片画面定剪后,补录对白和环境声时,声音后期人员还需要对已采用的声音进行修饰。例如话筒员不小心蹭杆的声音,部分需要压制的噪音等。后期录音室补录的对白有时候也需要处理一下,才能和现场声音剪辑在一起时不穿帮。全部的对白和环境声处理完毕后,就需要根据导演的艺术创作需求,进行音效设计。音效设计和音乐作曲一般是相互结合的。进入时间点也会根据制作方法不同而不同。对白、环境声、音乐、音效等环节全部确认后,要进行预混,确认声音各元素组成比例。然后进行终混,完成杜比5.1或7.1或全景声效果。以上只是大致流程和参考,仅供爱好者参考。声音后期是非常专业化和复杂的流程,如果需要更专业化的答案,就需要音频专业人员来回答了。
根据戏的拍摄内容和声音指导的艺术创作来决定在拍摄期间要录制什么,举例《乘风破浪》来说,这部电影相对文艺一些,对演员表演的要求也很高,台词表演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演员在现场场景内面对其他演员表演所说台词的语气、语调、感觉、兴奋度等是要比后期配音棚里对着一个画面所说的台词要更自然更有表演张力的,所以在筹备期间我们就决定使用同期对白录音,难度要求一下子就大了很多,因为影响同期录音质量的不确定因素非常多,最显而易见的就是现场环境,街道内不符合戏中年代背景的噪音、围观群众的喧哗包括剧组内工作人员的交谈等等,都会影响同期录制对白的质量,在这方面没有其他捷径可走,就是和剧组的制片部门多沟通多交流,让大家理解这次的录音要求,配合完成这部分的工作,录音组本身的工作除了准备好相应的录音器材以外,助理和话筒员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位有经验的话筒员会仔细的分析剧本台词,知道演员说什么并将话筒给到位,既不会穿帮也不会录不到词,配合默契的录音师和话筒员是录好一部电影的关键。说到这里同期录音基本已经完成了80%,剩下的就是根据声音指导的设计和后期所需素材去录制现场的一些环境声、特殊道具和特殊音效了,在《乘风破浪》里不得不提另外一个特殊的“主角”-斯巴鲁XV CRC赛车了,因为是专业的拉力赛车,车内的所有动力和配置都与普通的车甚至赛车都完全不同,声音也是非常的有个性,这些声音在素材库里面是根本无法找到的,所以录音组特地与制片部门协调把赛车拉到赛道上,用一整天的时间从里到外把赛车的全部声音都录制了下来,这样在后期使用这样的素材就会凸显这辆车的特点和特殊性。
首先,混音师最终拿到手的不一定是成片的最终剪辑,但起码要是精剪版本,这是为了避免频繁的调整时间线或混音轨道。有一个很多人都存在误解的地方:对板,或者叫对口型其实并不是后期声音制作流程中第一件需要完成的事。在后期声音制作中我們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对整部影片的声音进行定稿。 所谓声音的定稿,就是导演和声音部门一起协作,对整部影片的台词,音效,音乐进行配置,相当于一个声音的分镜头剧本(实在想不出更好的比喻)。接下来,有了声音的分镜头剧本(就暫時这么叫吧),有了编好场号镜号的录音文件,就可以开始检查影片哪裡的对白录音出现了问题,需要补录。哪里需要补录音效,哪里需要拟音音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