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可以没有比利王尔德的《日落大道》!当年在第23届奥斯卡上被同是讲述好莱坞圈内故事的《彗星美人》“击败”,11个提名只拿到了 最佳原创剧本,最佳配乐,最佳艺术指导,而 最佳影片,最佳导演 都被《彗星美人》摘走。从颁奖前的大热门,到结果出来后被冠上“惨败”的名号,私以为这算是奥斯卡最大的遗珠之一。当然,或许对于导演比利王尔德这个老头子而言,“I don't give a shit”才是真理
奥斯卡最佳很早开始就是靠运作的,能否得奥斯卡和许多方面有关,政治正确、商业运作方式等等,具体可以看看晓松奇谈讲奥斯卡的那期。喜爱电影的大概都记得载入影史的1994年,部部佳片《肖申克的救赎》《阿甘正传》《低俗小说》《辛德勒名单》《这个杀手不太冷》还有小李第一次陪跑的《不一样的天空》,最后肖申克一个奖项没得,很多人为之抱憾,但也不妨碍它在影视的地位。
《卡罗尔》这是无数纽约故事中的一个,也是少数奥斯卡遗珠中的一部独特的作品。导演托德海因斯用他非凡的艺术感染力,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洋红+绿色的活跃在16MM胶片上的爱情故事,这部杰出的作品向我们展示了电影的无限可能性中的一个——细节的丰富再现和内化冲突,同样可以表现深刻而富有魅力的
查理·卓别林这位被喻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演员”的人,却从获过正经的奥斯卡奖。40年代,他的经典影片《大独裁者》和《凡尔杜先生》的政治意味太浓,而被奥斯卡排在圈外。而他最优秀的作品《摩登时代》甚至都没有被提名。但卓别林未获奥斯卡奖并不是卓别林的遗憾,而是奥斯卡的遗憾。
入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五强四部来自大名鼎鼎的欧洲电影节。最佳外语片得主《罗马》在封神奥斯卡之前已经赢下威尼斯金狮;摄影绝美的《冷战》拿下戛纳最佳导演奖;确定国内引进的《何以为家》是戛纳的评审团奖;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更是一举夺得戛纳金棕榈。
《迷魂记》 刚出来的时候,不但是奥斯卡,大多数美国评论界主要媒体都不太赞赏,因为觉得不太理解,而且希区柯克当时的影迷也不喜欢这部。所以,当年口碑不好。后来过了20年重估,市场变了而且大家思想也变得新颖起来,还是挺遗憾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