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看相声的小伙伴,对郭德纲这个名字一定不陌生。郭德纲耿直的个性和那张损人于无形的嘴,当初也的确得罪了不少的人。而如今,随郭德纲名气的大增,和附带价值的体现,众多曾和郭德纲有矛盾的人,也渐渐和其关系开始缓和,不再对立。
在相声圈,你要说谁和郭德纲的恩怨最久,那人当数姜昆。姜昆身为传统相声的领路人,当年对郭德纲可谓狠得牙痒痒。多次打压无果的之后,只能放任其在圈中自由成长。谁知,标新立异的德云社,竟然真的成了相声界的一股清流,备受广大观众关注。再加上郭德纲这两年,频繁出现在综艺节目,使得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喜爱上了相声,这也是姜昆当年没想到的。
正所谓在利益面前,没有永久的敌人,用这句话形容腾讯和郭德纲的关系就再合适不过了。早期在腾讯微博刚开的时候,因郭德纲拒绝入驻,腾讯旗下发布了一系列的对其的抹黑的文章。而伴随着节目《德云供笑社》与腾讯平台合作,也证明了双方彻底握手言和。毕竟对于腾讯来说,如今的郭德纲已经不是当初的软柿子了,而是一颗摇钱树,此时不合作更待何时呢?
综上所述,大家的对立也只是去决定于当初不同的立场而已。而如今光从相声的推广和传承来说,郭德纲早已立于不败之地。最初大家的争斗,也只是因为理念或者面子问题。那相声圈现在如此潮气蓬勃,我想大家也不会特意去破坏了,赶紧发展属于自己的相声领域才是重点。
”临阵倒戈“的确切含义
首先”临阵倒戈“这个词用在这里不恰当。“倒戈”在传统古典汉语中,是指军队投降,敌人反过来来打自己人。那么临阵倒戈,就有点像投名状的意思,为了效忠新一方的首领,反过来来杀害自己的主帅或者军队。在现代汉语当中,类似于敌方内部起义,用在普通情境当中,用于职场在竞争当中,骨干以损害己方的利益,投向对方。
我知道出题目的这位朋友,是想说郭德纲曾经的对手,为什么化干戈为玉帛,从对立走向和解。但用在此处还是觉得不太合适。就算是郭德纲,他也应该明白传统相声取材于古典文学和民间说唱,也不会乱用“临阵倒戈”这样的词句。
郭德纲的最新微博里写,“士读于庐,农耕于野,工居于肆,商贩于市,各安生业,共乐承平。“可以看见他古典文学深厚的功底。郭德纲与相声与大佬的恩怨
相声起源于民间,但是作为一种非常堂皇而大雅的艺术,是新中国诞生以后对相声艺术的扶持和发展。在传承名师之后,相声艺术分出了许多流派,当代也有许多大佬,比如当代的侯耀文,姜昆,当然还不能不谈的郭德纲。
郭德纲的与众不同在于,他创建德云社,以相声的市场化为目标,使公众重新关注了相声这一门艺术。在继承传统和开拓市场上对乡绅功不可没。可以说他用草根的形式发展发扬了相声。
那么同样作为相声界的大佬和前辈,姜昆是怎样看待郭德纲的呢?这个我觉得是一种观念的碰撞。早在2007年姜昆曾经在《艺术人生》节目的访谈当中,说郭德纲的相声,低俗庸俗媚俗。其实呢,这个也是一种鞭策。因为相声在市场化的过程中,肯定为了适应市场,有一些迎合市场的做法。作为已经在金字塔顶端的姜昆,看待尚在起步的郭德纲的德云社和相声,这种说法并不十分的错。
但是正在创业途中的郭德纲,当时也非常的盛气,说相声不能和时代脱节,坚持传统的同时,也要在时代里找笑点。
所以给大众的感觉,这两个业界大佬在较劲。
但是相声在上个世纪90年代,整体没落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相声受到了小品以及影视剧的挑战,连传统传承的地位也岌岌可危。郭德纲最大的功劳是留住了并且培养了一批相声的观众,在市场化的努力当中,不可避免的,要做一些迎合和改变。
而且现在常常也有相声表演者,为了现场的效果,靠打去甚至诋毁一些名人,来增加笑料和效果。
姜昆的风范
但是作为姜昆来讲,保存相声艺术的精华固然是责无旁贷,但是他也看到郭德纲在扩大相声艺术的影响上,所做的努力以及取得的辉煌成果。可以说姜昆点评相声界低俗的现象并不为过,而且一直都有警示作用,但是姜昆他同样作为一个艺术家和相声界的领导者,他也非常的具有领导的风范。
姜昆说“相声能如此的受到关注,郭德纲功不可没。”
其实我觉得姜昆还是颇有风范的。中国的相声艺术,要发展,需要业界所有人的努力和团结。
郭德纲其实是一个最实在而辛劳的相声艺术家,有相声界的前辈肯定,在市场化商业化当中,逐步去芜存菁。
郭德纲是一个草根艺人,但是有深厚的传统相声的根底。虽然性格也蛮拧的,但正是这种执着和不放弃,反而让许多相声界的人士和大佬,愿意用各种方式支持和扶植。
我觉得这不叫临阵倒戈,这是梅花有香,春风化雨!
早年的相声已经面临死亡,是郭德纲吹来了一阵强劲的相声之风,才让相声又重新活跃起来,而且让更多的年轻人喜欢,不得不说郭德纲对相声事业的贡献之大。
让这些曾经和郭德纲对立的大佬纷纷倒戈。原因就是郭德纲成功了,他们失败了。
因为郭德纲在事业上已经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所以对手不得不改变态度。
一个字,钱。两个字,钞票。三个字,人民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