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地如果提到选秀节目你会想起哪个?
是捧红了李宇春使她在娱乐圈各种资源好到爆的《超级女声》还是最近凭借新颖的节目创意火爆的《中国好声音》?
是当初使井柏然可以出道的《加油好男儿》还是在现在有段子手之称演唱会门票一票难求的薛之谦参加《我型我秀》?
这些选秀要么是内地选秀的先锋,要么是高质量的代表。
而说到香港,大家可能都不约而同的想到无线选拔的最美港姐。
这是一种选美的活动,如果在比赛中获得较好的名次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会被无线签约,会拿到进入娱乐圈的门票,会得到港姐的头衔。
早期的港姐我们会想到把旗袍的美发挥到极致的张曼玉,《花样年华》的每一个背影,每一个低首抬眸,都是绝美风华。
会想到在香港警匪片中英姿飒爽的陈法蓉,曾在港姐选拔中获得最佳气质奖,至今利落的短发依旧是一个冻龄女神。
会想到巴掌小脸、演技张力十足,大喊着“臣妾做不到”的蔡少芬。
这些历届港姐反映了香港审美的变迁,好不夸张的说她们也撑起了无线电视台的半壁江山。
但是现在,我们把时间轴向后拉伸,我们来谈谈在香港回归后这二十年期间里的新时代最美港姐。
在我眼中,胡杏儿虽然是1999年最美港姐的季军,但是她自有她独特的魅力。
可能在任何情况下,人们关注的都是第一,学校中成绩第一的令人羡慕,票房中第一的让人津津乐道,比赛中第一的享受加冕时的荣耀。
胡杏儿不是第一名,但是这么多年,她却是一路向前,面对质疑,她不卑不亢,只管用成就堵住悠悠之口。
她出演《我的野蛮婆婆》成功在内地打开市场,也被列为八零后九零后喜爱的电视剧之一,出演《肥田喜事》不断增重只为适应角色,大家都知道有时增重比减肥还难,可是她不在乎,这才是一个演员应有的自我修养。
她和郑嘉颖一起主演的《怒火街头》,一头利落的短发,穿起职业套装时英气又清冷,法庭上的她眼神坚定,是一个为了心中正义不断努力的姑娘,剧中她的表现可圈可点。
对于胡杏儿的长相,说实话,如果参照以前最美港姐的标准,她的长相似乎与那些拥有惊为天人的美貌的港姐相比不占优势,好在足够特别。
她不是第一眼美女却是越看越有味道,属于耐看型,她的美没有攻击性,像陈年老酒,懂的人自然会品出其中滋味。
最近几年,胡杏儿也愈发成熟,面对感情,她可以淡然处之,用平和的心态救赎自己救赎别人,面对工作,她依旧故我,不急不躁,面对生活,她微微一笑,心中有数,嘴角勾起的弧度都是在岁月里沉淀下来的自信模样。
提到“港姐”对我来说其实还是有一点陌生的,这方面的新闻虽然每年都有了解却也没特别关注过,不过鉴于本人是个痴汉,所以对一些比较漂亮的“港姐”还是印象深刻的,比如胡杏儿、余诗曼、蔡少芬、袁咏仪之流都是我比较看好的港姐,但要说最美港姐,我觉得当属李嘉欣。
不知道各位看官有没有发现点什么?没错,我上述所说的“港姐”最早的一位也是1999年的胡杏儿,我个人是觉得迈入新世纪以后港姐的质量一届不如一届,早已不复80年代90年代那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争奇斗艳的盛极场面了,近二十年的最美港姐?恕我挑不出来。
质量不如从前尤其近几年为最,不知道是报名的人越来越少水平层次不齐,还是专主办方大发善心觉得给平凡女人一个成为“港姐”的机会,门槛低的简直令人发指。我们来看一看2017年的,“港姐”参赛小姐:
这位妹子你是不是走错片场了?我记得“港姐”选拔的第一个要求就是纯天然不整容吧?这鼻子你确定不是崇拜哈利波特里面的伏地魔然后去整了个同款?
还有这样的,说真的,大妹子,咱对外貌从来不歧视,但“港姐”首先是个选美比赛吧?不骗你,隔壁村的翠花都比你漂亮。
嗯,还有这种选手,姑娘你确定你不到25岁吗?穿上泳装你这游泳圈可绕地球一圈啊?我妈肚子上都没这么多赘肉,恕我直言,我都分不清你的腰在哪儿。
吐槽归吐槽,并没有人身攻击的意思,只是以前的“港姐”几乎都称得上是德艺双馨,斗美貌、争身材、比气质、拼谈吐,经历这四大环节的厮杀才能角逐最后的冠军宝座,现在的“港姐”哪里是选美,追名逐利显尽人间丑态,简直就是群魔乱舞,近二十年的港姐我挑不出一个满意的人选
,果然,山美水美还是我的女神李嘉欣最美。
放张李嘉欣年轻的旧照洗洗眼
这才称得上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其实很多人都给李嘉欣冠以最美最惊艳“港姐”的称呼,说来惭愧,我最初之所以关注李嘉欣,纯粹是因为她的名字跟我差了一个字儿,而且在我关注她的时候她早已结婚嫁人隐退娱乐圈了,虽然令人惋惜却也是个再正确不过的选择,好在人们印象中的她一直是年轻鲜活美得窒息的她。
忘了是谁评价李嘉欣的美貌说:“美则美矣,毫无灵魂。”我去你娘了个庐山野驴X!换成我,美成这样还要个鸡毛灵魂!同是“李嘉”辈儿,我怎么就这么丑呢!真是不公平!
李嘉欣的美已经达到了一种“摄人心魄”的美,不是研究美学的,我就简单说说我的直观感受,拆开来看,其实李嘉欣的缺点很多,比如:眉骨很高、颧骨很高、鼻头很大、眼睛不够大、额头太宽、脸型也不是很规则。但很奇妙的,这些五官组合在一起却是“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极致美感,李嘉欣也被称作“冷美人”,我自己呢,也觉得她不笑的样子更美一些,她的这种“冷”,有一种接近于欧美的颓感,这种欧式的颓感和中式的古典结合在一起,就像高锰酸钾遇到氧化氢,“砰”的一声炸出无比绚丽的烟火。
而且跟现在圆脸圆眼的一众女星不同,她的眼睛细长双眼皮也不明显,但配在她的长脸上倒是轮廓鲜明,活像神话故事里住在清冷广寒宫不食人间烟火的嫦娥仙子。
有兴趣可以去翻看一下她的《花月佳期》、《倩女幽魂2》、《醉拳3》,不说电影本身质量如何,一个李嘉欣足以为了颜值向电影低头。
如果说,整个90年代,是一卷五颜六色的泼墨山水画,那么李嘉欣的美,就像是幽幽的不为所动的冷棕色杉树,不脱色,不褪色,不败落,不凋零。这是一张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脸,一举一动、一颦一笑,整个90年代香港都因她的容颜渡上了一层似幻如梦的美感,直教人沉溺其中,感慨万千。
港姐选举,自1946年开始出现,到1997年香港回归,这期间港姐的选举,盛况依旧。港姐选举从香港回归开始,每一年的选举,一年比一年壮大。一直到现在,港姐这一个名词也代表着至高无上的荣耀。但是最惊艳世人的还是曾经的那些俏丽佳人。
这20年来参选港姐的人,如人来人往一样。有的人成为了过客,有的人是无冕的胜利者。但她们都在为这最美港姐的称号一较高下。随着人们对审美要求的提高,港姐评选的要求也变得更为严格。但是在我的心目中,这些年的港姐质量已然比不过曾经。
还记得小时候看周星驰的《九品芝麻官》这部电影时,当如烟出现的那一刻就像她所说的,别管我是谁,我们能够在这茫茫人海中相识,也算是一种缘分。年少懵懂的我虽然对感情一窍不通,但我知道。如果说上天给了你一双动人心魄的眼眸,那回头的一霎那,往往是一眼百年。虽然我只知道她叫如烟,她是风尘女子。但给我的那种惊艳,那种犹如小鹿乱撞的感觉,对我已是百年。
她叫蔡少芬她是我的如烟。
张小娴曾经说过:有些人注定是等待别人的,有些人注定是被人等待的。
1991年的选举,当年的季军才是蔡少芬。我特意翻看过当年宣布结果时候的录像。年仅17岁的她,明眸皓齿,楚楚动人。眼中透露的,是对未来的迷茫与恐惧。那一刻,在我眼中,你已然是冠军。
港姐选举过后,大部分人都会进入演艺圈,蔡少芬也不例外。但是对于一个17岁的无知少女来说。没有经过系统的训练,又不是科班出身。她的存在让大部分人都在质疑她。无数的舆论压力由如狂风骤雨般侵蚀着年仅17岁,她幼小的心灵。17岁,花样年华一般的年纪。正是那无忧无虑的时候。蔡少芬,却不得不面对这些压力,向前踏步。她像一块儿海绵一样疯狂的吸收着给她的一切。她的潜力是巨大的。就像星爷曾经对她的评价一样:“她是我所见过的所有女孩儿当中,最能吃苦,最认真的那一个。”于是,在拍完《九品芝麻官》后。星爷又邀请她拍摄了《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
蔡少芬自身潜力是无限的,再加上她不懈的努力,为我们奉献了一部又一部经典的作品。
她可以是铁扇公主,一颦一笑都让人心生暗恋。她可以是康雅斯,在破产之后沦为名媛的无奈让你印象深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十年?正在蔡少芬意气风发的时候,她选择息影十年,相夫教子。这莫大的魄力,并不是谁都能有的,任何人都不行!
就像陶渊明说的,岁月不待人。王菲2012年受邀参加春晚,一首《因为爱情》跑调严重,王菲许久不唱,依旧是天后。但不得不承认岁月不待人。十年。人生有多少个十年?十年后你想东山再起,又有多少人记得你?
多少年前曾爱慕你年轻时的容颜,可是岁月会无情的变迁。
十年后,蔡少芬回来了。但她并不是继续让人对她的美貌评头论足。而是带着她精湛的演技回来的。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一部《甄嬛传》将蔡少芬的演技推上了顶峰。
她饰演的皇后,可以意气风发,统领后宫。也可以笑里藏刀,杀人于无形。她的一句“臣妾做不到啊!”一时圈粉无数,广为流传。谁敢说蔡少芬的潜力不大?谁又敢说自己也可以蛰伏十年,最后厚积薄发,一鸣惊人?
她是我的如烟,她也是我的皇后。她是独一无二的蔡少芬,她是我心目中那年永远的冠军。
从小就不追剧的非主流西北少女认识新时代港姐的概率能有多少?有些人只知其名,不知其人,更多的港姐,大概不知名亦不知人。
但是,虽然我不时尚,至少还可以复古,我的少女时代有一位重量级的港姐,在此香港回归二十周年之际,我应该复述一下与她相识的过程,祝祖国繁荣昌盛的同时也要祝福我的女神青春永驻。
初识她时,我还不懂追星,也不知道港姐,香港回归在我人生中只是写作文的一个题材,香港,港姐于我只是一个遥远的地方和未知其义的词语。
与你有缘分的人,与你有缘分的电影,或早或晚总是会来的。她终将带着她的电影走进我的梦。
初三放暑假,整日无聊到发疯,连固定的暑假日记都不用写了,人生就只剩玩玩玩,吃吃吃。就在我即将在家躺成一条咸鱼的时候,我电影院上班的一位阿姨给我电话请我看电影。
从此,我走上了一条不归路,电影打开了我的人生,我爱上电影院,也爱上了坐在大大的幕布前看故事的感觉,认识了人生中第一位港姐。
当天,电影院上映怀旧活动,上映影片:《花样年华》
我第一遍看完的时候,还没有经历过爱情的我,甚至没看懂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我能看到的就是两个眼神中的犹豫,看到周慕云眼神中纷至沓来的情绪又在一闪而过之后消失怠尽。
一个我根本看不懂的故事,我突然就入了迷,我连着了五天,场场不落,织就了我少女时代一个华丽的梦。
这个梦里,有张曼玉拎着云吞摇曳的腰臀,有梁朝伟在出租车里扭头凝望身边人的侧颜,在频繁的镜头切换间,故事看似没有连贯性,但衣服的更换却在告诉你,故事一直在往前走。
于是,绣花的拖鞋,烟卷里飘出来的烟雾,隔着窗传来的麻将声,想像不出味道的糯米鸡,静态的动态的有声的无声的一幕幕的重复再重复,我终于读懂了成年人的复杂的爱情。
终于看懂的我,在电影院最后一排的双人情侣座上泪流满面,眼里的泪水晃花了那些迷离的光与影。
就像李小龙的电影中塑造的形象让很多人外国人误会了中国人人都会功夫,就像那些在戛纳获奖的一些农村题材的中国电影也让外国人认定这就是中国,愚昧封闭不可理喻,女人都梳着古板的发式,男生的青春期连个梦遗都无人诉说。
《花样年华》也有此功效,它不旦让我喜欢上张曼玉,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我对香港的印象跟大家都不一样,我想像中的香港不是旺角街头手持西瓜刀的社团成员,也不是皇后大道永远逛不完的购物中心,而是租房内夜晚的麻将声,是深夜街头可以吃到云吞,是小餐馆里的牛排,是精致的居家女人,是爱打领带的男人,是狭窄的房屋木质的楼梯,是无人关注却暗暗滋生最后不了了之的只剩一段BGM可以回味的香港人放的开收的回的爱情。
这之后,我翻了所有张曼玉的电影,总是窝在沙发里看,看看隐忍的哭,看她放肆的笑,看她一袭红裙看桃花。
我爸说:这女人不好看,一看就是个薄命的人,颧骨太高。
我说:要你管,我就是喜欢。
但是遗憾的是,在我知道她并且喜欢她的时候,她已经处于息影状态了,能在电视上看到她的作品,就只有广告,玉兰油的广告,广告片中的她,依然有着不老的容颜,但我知道,这只是修片修的好,没有谁能逃的过时光的屠刀,我女神同样不能。
我太害怕她老了,她越老,我少女时代的那场梦就显得越旧,失去光泽却又变的厚重,所以,我拒绝去了解她是哪年出生,她是几号生日,她的近照。
我宁愿她永远是年轻的模样,是那年她穿着玫红的旗袍挂着港姐亚军的授带头顶皇冠露齿一笑的纯真笑容的模样。
我印象中的港姐,独此一人。其他人可能知道名字,可能听说过,可能听都没听过。人的心里地方总归是有限的,放了一个最美的她,就再放不下其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