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会选择看一部电影,很大一部分愿意是因为里面有喜欢的演员。例如,如果是有克里斯蒂安贝尔、拉尔夫、爱德华诺顿、维果莫特森参演的电影,即使口碑不好,即使评分不高,即使他们不是主角,我依然会选择去看,这是在为电影cast买单。事实上,这是推动一部电影观看率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
除了为电影卡司买单,我还经常为导演买单。一个导演纵使风格多变,但由他/她打造出来的电影,质量还有比较有保证。而且通常地,一个导演会坚持比较固定的风格,这更好为我锁定看电影的target。例如,以前很喜欢看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电影,在看了《盗梦空间》、《黑暗骑士》三部曲后,我通过搜索诺兰的电影,看了《致命魔术》、《记忆碎片》等电影,都很喜欢。甚至,还爱屋及乌,因为克里斯托弗诺兰的弟弟乔纳森诺兰发现了《person of interest》这部神剧。
有时候会为电影情节买单。在豆瓣或烂番茄网看到一些不错的电影,在初步了解剧情后才会觉得要不要看,这样情节对口味的电影才看得下去,不如会像吃鸡肋一样,食之无味,弃之不舍。不喜欢看都市言情之类的电影题材,也不喜欢过于煽情、过于“小资”的题材,相反的,喜欢更internal,更科技化以及更多人文关怀,有关人性的思考和探索的题材,于是遇到这类题材的电影我会多加关注。
还有一个听起来比较不可思议的。。。。。。我还会挑制片国家。。。。。。是不是很匪夷所思甚至惊悚,对的。首先,我不看国产片,极少有例外,如中国第六代导演娄烨的部分电影。在最开始接触电影时,我看了很多美国大片,所谓大片,还有一个更专业化的名词,叫“商业电影”。在看了一段时候过分商业化的电影后,我发觉自己审美疲劳,接受无能,越来越麻木。特别是在看了类似《速度与激情》系列、《复仇者联盟》等系列的漫威、DC电影后,我简直对好莱坞大片产生了抵触的情绪。
慢慢地,我把目标转向了英国。英国电影看起来特别不同于美国电影,有种英国这个国家特有的矜持、含蓄和内涵,值得一看再看。例如《莫里斯的情人》,在上世纪八十年,把一部男同性恋电影拍成这样,也是让人惊叹。后来,我喜欢上法国电影,喜欢上北欧的电影。然后地域拓展到西班牙之类的小成本电影。是的,总的来说,我挑选制片国家的区域在不断扩大,并在欧洲无限细化,我甚至通过这样的方式了解了很多欧洲的文化。从商业大片,大投入电影到小成本电影,我口味变得越来越刁钻。
。。。。。。
其实,无论为一部电影的那部分买单,都是为了不要错过好电影,更精确地锁定好电影。
一部电影你会为哪部分买单?
我闲着没事时也爱跑到电影院里做一会,看看最近上映的电影。不过我可不是什么电影都看的,一张电影票可是几十块钱呐!
如果想让我走进电影院掏出钱包为这部电影掏钱,那就要看这部电影能不能在下面这部个方面满足的我要求了:
一、演员!
对,演员!一部电影演员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毕竟这一百多分钟我们对着频幕看的都是演员!如果这一百多分钟出现在我面前的全都是我不认识的人,那这部电影就不值得我来买票了!老子花钱进来就是为了看明星的嘛!你给我看一百多分钟的路人甲、宋兵乙,还有一大群的吃瓜群众、围观群众那不是太不拿我当回事了吧,我也是电影院的老司机,你不能这样忽悠我!
至于我喜欢的演员有哪些呢,我就说说吧,说不定也有你喜欢的呢!
比如那个印度的阿米尔·汗,这个大叔不仅是印度的业界良心,更是我们国内这些二流演员和那些渣渣小鲜肉学习的偶像啊!
再比如美国的道恩·强森!这个可是整个好莱坞最吸金的男演员,演技真的是炸裂型的!
二、故事!
其实,每一部电影都是一个故事。
不过,这故事也有好看和不好看的!你比如现在烂大街的抗战剧,我打开电视随便换二十个频道,估计最少有六七个都在放抗战剧,我要是还花钱跑到电影院去看,我我踏马的真是脑残了!
我就拿最近火到爆炸的摔跤吧爸爸来举例吧!这个故事简单点说就是一个失意的爸爸把两个女儿培养成摔跤冠军的故事。
虽说这个电影属于体育片,但是它里面却反映了人家印度的一些社会不合理的现状!我们国家的某些演员拍电影就是为了坐地圈钱,人家却是在影响整个社会,这就是差距啊!
三、特效!
唉,一想到我们国内的所谓大片,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五毛钱特效!
真不知道哪些投资方是不是脑子进水了,一部电影投资个三五亿,光是小鲜肉的片酬就占了整个投资的百分之七八十!再出去其他演员的片酬和服装、道具、场景、盒饭之类的,他们哪还有钱去进行后期的特效制作!
你再看看人家的好莱坞大片,比如速度与激情系列,看看人家的特效,看看人家的道具.......
花同样的钱去看电影,我为什么不选这些真正的大片呢!
看了不少的电影,每年都要花不少的电影票钱,甚至有一些已经被下架的电影,还要专门去私人影院再看多几次。
说实话吧,看电影,我比较看重的是剧情的整体结构的设置,剧情的逻辑性,故事地悬念设置,人物的表现力,当然,如果主演是明星的话,可能会有一些加分。
比如此前才很火的电影《釜山行》,我就愿意为这部电影买单。
虽然从类别上看,它是一部已经被拍过很多经典电影的“丧尸”题材片,但是这部电影通过刻画了在危急时刻,不同的人在应对丧尸危机时候的表现,给我们感受了社会上人心之间的黑暗与光明,残忍与善良的对比……而且相对于主要演员的出彩表现,其他演员的表现也毫不逊色,比如一身功夫的壮大叔,比如爱恋彼此的中学生,比如自我放弃的大妈,……
比如《恐怖直播》,这部电影虽然在大陆上没有上映,但是如果当时有电影场次的话,我相信我应该也是会去看得。
这部电影相对于那些大制作,它更主要表现的是演播室发生的事情,但是在剧情的刻画上却非常有深度,一个演播室内,一部电话,就拉开了神秘的恐怖炸弹投放者跟主播之间的故事,再引出了一场事故……官僚体制、媒体报道等的阴暗,就在这个小小的电话对话之中展现开来……
像这样的电影,还有《熔炉》、《老男孩》、《杀人回忆》……不得不说,在剧情的设置上,在拍摄的尺度上,比我们这边整天就是帅哥美女的肥皂快餐电影好看多了,有深度多了……
当然,还有的,可能是叫座不叫好的电影,比如龙叔的电影,星爷的电影……现在去看他们的电影,更多是在消费娱乐,是一种对于老一辈演员的一种支持。但是对于电影,我们当然还是要客观地去评价,不能因为给了个明星演员,就觉得这部电影就是好电影,这年头,好电影难得,烂大街的电影到处都是……
比如之前的《绝地逃亡》,买票去看了,但是除了以往的功夫搞笑,没有什么新意,算是吃老本了吧。
而《美人鱼》、《西游》系列,买票去看了,但是除了拼凑出来的强硬笑点,真的没有看到有什么亮点……反而觉得尴尬癌要犯了……
感觉,这一类电影,已经不是我想看的,以后,可能就不会再为他们买票了……
我觉得一部电影最重要的就是剧情,还有台词,毕竟好的,有意义的台词能成为一部电影的画龙点睛之笔。还有颜值(当然,没有演技的小鲜肉小花我不要,我觉得有演技的黄渤也是很帅的,没错,我就是这么骄傲。不要误会我,我从来都不是外貌协会的,毕竟一部《夏有乔木雅望天堂》让我看的很尴尬……→_→)。还有一些没有说出口,却充满了粉红的小情节。
就拿之前有一部《谁的青春不迷茫》来说,我就很喜欢。这部电影听起来就和那些烂俗的青春电影没有什么区别,就好像我们的高中没有谈恋爱,没有打架,没有上床,没有堕胎,就对不起我们的高中似的。这种观点我也不知道是从哪位作者大大的笔下写出来的,我想问问他,那我的青春老老实实穿校服,不敢看别的男生一眼的青春就不算青春了?
这部电影就是没有搞对象(男二女二应该不算,毕竟男主女主只是“好朋友”啊)没有打群架,没有堕胎,没有那些青春必须要经历的痛。虽然我身边很多人都再说这部电影没有我说的这么好看,到我就是觉得这部电影和别的妖艳贱货不一样。那些粉红色的小气泡,好像就是我高中时候的样子。
还有那为了谈恋爱剃光头的样子,真的是我喜欢的样子。因为那么简单,那么有爱,又那么细腻——只想你不是一个人。
因为电影里面很多细腻的情节真的打动我了,所以我才喜欢这部电影的真实。我不知道别人是怎么想的,我就是喜欢虽然没有特别浓烈的感情(什么“连菩萨都知道我有多难过”,我不知道别菩萨知不知道,我只知道我很难过……),,但是处处都告诉别人“我喜欢他”的这种感觉。
所以一部电影的细节,剧情还有台词,咳咳,还有颜值,这些东西都挺重要的!!
我觉得我应该会给电影里的特效买单吧。
我看过不少电影,国产的看的比较少,春节期间就看了一部《西游伏妖篇》,这部电影虽然是周星驰监制、徐克导演,但是质量并没有想象中的好,而票房也不是很高,当然,这个不是很高是以周星驰和徐克的水平来看的。我本来是冲着周星驰看的,电影其实也没有像网友说的那么烂,至少特效还是过关,这个特效还是能值回票价的。
而对于外国电影吧,里面的演员我其实是脸盲的,觉得他们都长得差不多,就记得那些刷脸刷的比较勤的,比如说小唐尼,范迪塞尔等。但是就算不认识,只要有外国的大片上映,我还是会花钱去看的。就连之前的《蝙蝠侠大战超人》我都看了,那片子的情节实在是太烂了,而且要两个半小时,我真的是强忍着才把这电影看完的,剧情真的有够无聊的,但是因为特效还能看看,我倒是也没感觉到后悔。其实,我看很多外国大片,我都不怎么看它到底讲了什么,只要特效够精彩,我都会觉得电影好看,比如说《变形金刚》系列、《复仇者联盟》系列、《神奇博士》,还有15年的那部《末日崩塌》,特效都超级赞的,看的我欲罢不能。
所以说,我觉得,一部电影就算情节、演员都没什么可取之处,但特效一定要好,如果连特效都不能看,那还就真对不起为它花的那几十大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