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公民凯恩》中有一段极易被人遗忘的台词:一个男人往往会记得很多你以为他不会记得的东西。就拿我来说吧,1896年的某一天,我乘渡轮去泽西市。我们的船离岸的那一刻,另一条渡轮正好靠岸。我看见那条船上有个女孩儿正要下船。她穿一件白色的连衣裙,打一把白色的阳伞。我看见她的时间不过一秒钟,而她根本没有看见我,但我敢说自此以后每个月我都要想她几回。这段独白是那个老的快要不行的伯恩斯坦——凯恩的经理说的,带有一种中老年男人所特有的纯爱与矫情。但它已经或多或少地告诉了我们“玫瑰花蕾”究竟代表着什么。“玫瑰花蕾”是凯恩的临终遗言,作为一名杰出公民留给世界的最后声音,所有人都想知道它是什么。整部影片便是以一个记者试图解开这个谜团为主线串联。记者对凯恩生前相关的人一一进行采访。有意思的是,通过他们的讲述,呈现了各种不同版本的凯恩。
当影片把这么多版本的凯恩放在一起时,我们却获得了另外一个区别于所有版本的凯恩。特别是当人们苦苦寻求“玫瑰花蕾”的意义,却在影片的结尾极具反讽意味地亲手把它埋葬。原来,“玫瑰花蕾”只是凯恩童年玩耍的雪橇上的印字。这个破旧的雪橇最终被清理凯恩遗产的人们,当做没用的废物付之一炬。《公民凯恩》是你每隔几年都应该观看一两回的电影!
《公民凯恩》是一部独特的“电影诗”,是一部纯电影的电影。它对好莱坞类型电影的反叛和超越体现在对传统戏剧化电影的摒弃,而是将多种类型比如新闻纪录片,人物传记片,侦探片甚至是歌舞片的特征进行杂糅,从而使此片难以确切的归入某一种类型。
《公民凯恩》对类型电影观念的突破首先体现在它的情节叙事上。传统的好莱坞电影讲求的是以情节的因果关系为主线的有序完整的时空结构,而《公民凯恩》选取了5个不同的视点将凯恩的生活经历片段化,零散化,剧本的结构此时是开放的,不再局限于明晰易懂的线性叙事。“玫瑰花蕾”是全片的贯穿线索,记者的采访抽丝剥茧的揭示了凯恩富有传奇性的一生。这一符号性的指代不但设置了悬念,还成为了凯恩生命情感追求的外向化表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