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过的韩寒作品不多,以上的选段基本上出自于《1988》《青春》《我所理解的生活》《杂的文》这四本书。其实除了1988外,我几乎没看过韩寒别的什么小说。在我看来,韩寒在1988之前,小说太注重文字技巧而忽略剧情脉络,让通篇看上去过于无厘头,但你又不能说这就是魔幻现实主义,太扯了。小说最重要的还是剧情,是通过一个完整的故事传达作者的思想和价值观。而韩寒的作品中少意识形态也是这么一回事。剧情的缺陷让韩寒的小说一直达不到他杂文那般的高度,还好在1988中我们看到了他的努力与进步。继续期待吧。 总之,韩寒的文章非常适合信息时代网络文体形式的阅读,句式流畅、节奏感强、文字幽默。当然,这样的写作形式也是大势所趋,在快速阅读泛滥的时代,往往只有更直接的东西才能打入人的内心。中国的语言文化博大精深,在韩寒身上有很多很多更深的技巧需要技术宅去研究,不过综其所述,都可以归为两个字:语感。 其实韩寒很多写作的细节都源于他对生活的耐心观察,甚至韩寒的理科思维也帮了他文科上很大的忙,又或者说,这只是一种天赋。同一句话,或许有上千种表达方式,但总有人能掌握住最让你伏案叫好的那一句。对于我们来说,韩寒其实教会了我们一种如何跳出政党、跳出环境、跳出社会独立思考的能力,这其实是韩寒最大的作用。
取乎发上,得乎中;取乎发中,得乎下。韩寒只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他仅仅顺势而为,成为一个时代偶像。论起写作,对于初中生,他的文章的确有借鉴意义,可对于一个成人,还是多读经典。他的写作风格是什么我不知道,虽然我看过他的部分杂文和《三重门》,但没有留下什么印象。
你得先有个那样的他一样的爹才行
思想和灵魂才是创作的核心,关注别人的写作技巧不如去体验生活,艺术源于生活,不然写作技巧再好也是一些废话。
太简单了 把老爸的作文拿来抄一遍就行了啊
你成不了韩寒,就像韩寒成不了你一样,只有有了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才会变得伟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