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刚刚23岁的霍夫曼就拿到了化学博士学位,同年就进入了山德士制药公司,成为一名药剂师。说起迷幻剂,那完全是霍夫曼的无意之举。
1938年,在研究可以刺激呼吸和循环系统的药物时,霍夫曼利用黑麦麦角中所含的麦角胺、麦角新碱,首次合成了麦角酸二乙基酰胺(简称LSD),一种无色无嗅无味的液体。但是当时霍夫曼并未发现这种药物的致幻作用,直到1943年4月16日。
那天,霍夫曼在工作时一不留神吞服了一些LSD,很快就出现了迷幻的状态,他的眼前出现了一系列活动的图像,具有万花筒般的鲜艳色彩,桌椅板凳都似乎有了生命。两个小时后,这种迷幻的状态才逐渐消失。
三天后,霍夫曼有意服用了非常小剂量(只有0.25毫克)的LSD,30分钟后迷幻状态再次出现。霍夫曼无法再继续工作,他与助手骑上自行车飞奔回家。霍夫曼后来回忆,当时他服用的剂量稍稍过量,导致他的思维完全紊乱,话也说不完整,感到天旋地转,仿佛被一面面哈哈镜包围了,房间里所有的物体都变成了可怕的怪物。霍夫曼以为自己快疯了,好在第二天醒来一切正常。
霍夫曼的成果很快变成了产品。1947年,山德士制药公司生产并出售了第一批LSD药片,主要被心理学家用作治疗那些病入膏肓、服用任何药物都没有反应的精神病人,还经常被用于在吗啡失效时为癌症晚期患者减轻痛苦。英国作家赫胥黎在罹患喉癌辞世前,就曾要求妻子为自己注射LSD减轻自己的痛苦。
霍夫曼一直强调,LSD是一种强力同时具有潜在危险的精神类药物,像所有致幻药物一样,如果一次性摄入太多,会对人的大脑造成永久性伤害,进而会引起死亡,因此必须在受到严格控制的情况下才能使用。但是药物的流行远远超出了霍夫曼的控制能力,打开潘多拉魔盒的就是大名鼎鼎的CIA(美国中央情报局)。当中情局介入LSD研究后,这个药物的使用就不仅仅局限在实验室范围内。
上世纪50年代,在艺术家圈子里流行的还是大麻, LSD还罕为人知。到了60年代,美国嬉皮士文化盛行,LSD成了那些追求自我解放的年轻人的“快乐仙丹”,电影明星加利·格兰特、杰克·尼科尔森、彼得·方达,几乎所有的垮掉派诗人和爵士乐演奏家都曾经服用过LSD。
LSD被滥用,导致了严重的社会后果。服用了LSD的人,有在迷幻状态下跳楼自杀,有的精神崩溃后行凶杀人。人们把指责的矛头指向LSD,斥其为“疯子药”,而LSD的发明者霍夫曼就成了人们眼中“邪恶的发明家”。
对自己的这项发明被误用而招致骂名,霍夫曼感到很无奈,他无奈地说:“我发明LSD是为了用于医学目的,人们滥用它不是我的错。”
的确,谁也不能否认LSD在医学上积极的治疗作用,而且霍夫曼本人早就大声呼吁要严加控制LSD的使用。LSD被滥用的罪责,应该由将LSD用于人体试验的中央情报局来承担,是他们对药品的大批量生产造成事态的扩大。
1966年,美国宣布LSD为非法药物,从此这一药物在全世界范围内遭到全面禁用。几年之后的1973年,当时的中央情报局局长赫尔姆斯下令销毁所有与“MK-ULTRA”有关的文件资料。两年之后,美国国会开始对这一计划进行调查,可惜无果而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