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从一个成都人的角度我可以明确告诉你,《成都》这首歌和成都其实没啥关系。不信你把歌中的“成都"两字换昆明,沈阳甚至铁岭,都一点不违和,再其次,我对赵雷正告如下:
玉林路走到尽头只能走到二环高架,走不到小酒馆。
成都没有玉林路,只有玉林/东/西/南/北/中路。另外,小酒馆在玉林西路,小酒馆新馆在万象城。
成都也不是小城市,是“国际大都市”、“国家中心城市”。成都也没有灯火熄灭的时候,因为成都的夜生活十点钟才正式开始。不信你就来看看!
话说,成都人刚听到赵雷的《成都》,还是很感兴趣的,新鲜嘛,又一下子出了名,当然会有些小得意。人嘛,有点虚荣心是正常的。不过,成都毕竟是一座多元文化兼容并包的城市,大家很快就不满足于赵雷口中的成都,各种版本的成都迅速出现,方言版、RAP版……成都人民着实借助这首曲子HIGH了一把。要泡吧,可以去九眼桥酒吧一条街,劲爆的清静的都有。也可以去桐梓林那片,老外很多。但猫哥可以负责任地说,酒吧文化并不是成都的标志文化!连主流都不是!
成都人骨子里最深刻最普遍的生活标签只能是:喝茶!打牌!好吃嘴! 如果三样都不沾,那你可能遇到了假成都人。
游友们来成都,都想体验下真资格的老成都味道,那老成都味道到底是什么?
一句话:悠哉的心境!松和的性格!闲适的生活!
首先,这首歌其实是表达的在成都的一种经历和一种意境,不是对成都街景城市面貌的写实,所以拿里面的玉林路和小酒馆来说事就没必要,小酒馆我94年就去过,老板唐蕾是个爱好摇滚的人,所以每周五晚上都有几只地下乐队和民谣歌手在小酒馆开派对,当年还是比较火爆,所以作为民谣出身的赵雷经常光顾小酒馆也很正常。赵雷歌中表达了对成都的眷恋,有因为一个人爱上一座城感觉,不过在成都生活的确是很惬意和舒适的,从历史文化角度看成都有武侯祠,杜甫草堂,都江堰,锦里,宽窄巷子,文殊坊,从现代潮流来看成都有顶级商圈太古里,最大单体环球中心,春熙路,琴台路,兰桂坊九眼桥酒吧一条街,从吃的角度看成都的美食可以说是数不胜数,我是个好吃嘴,到现在都没吃完过成都的美食!成都也是大熊猫的故乡,也是休闲生活的代名词,成都有沿海城市的生活水准,但没有那么快的节奏,在成都很悠闲,夜生活,在成都凌晨两三点有些街道还在堵车,都是好吃嘴们出来吃宵夜,这些餐馆还人满为患。在成都很多餐馆去吃饭都是要排一两个小时的队的!成都的生活成本不高,成都妹子也很漂亮,成都人也能紧跟潮流,总之还是那句话:成都——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
首先就说成都这歌起码对你大成都提升了不少知名度,起码会有人顺着歌去你大成都旅游等等,带来的经济效益绝对是有的。这种无形的宣传没人褒就算了,关键一帮成都喷子还自我感觉良好说这歌不是你大成都样,各种自己很牛逼的样子,真心看不惯。谁不知道你大成都集全省优势资源发展,一家独大,苦了多少四川其他市县,还恬不知耻的说你大成都怎样怎样。总之,作为四川人,对成都真心没太大好感,就跟大上海一样,当地人给外人的感觉太烂。城市本身无罪,错在一帮太有存在感的当地人身上。
那个瓜娃子说的没有玉林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