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人不同感受,说一个我比较熟悉的黑道中人吧。论业务范畴,他属于组织赌博出老千的,当然也免不了一些重伤害的暴力犯罪。9年前因为一次斗殴锒铛入狱,出来后洗白痛改前非,也是这一行为数不多成功上岸的人。
他认为:
1.凶险程度远远不够,排除一些电视节目播出的限制,混社会的凶险程度远远超过各种小说影视作品。说白了,两个字,累心!黑白通吃的反过来就是,无论黑白道的人都有理由轻易掀翻你,让你万劫不复。并且不要小看这些文化知识极度匮乏的成功黑道人士,他们的情商智商真心完爆95%的普通人,和这么一群人在算计,除了累心还能说明什么?
2.对于影视作品中体现黑道,江湖气的义气等,表现极大的反感与抵触。
3.对于下一代的教育有着更加迫切甚至极端的关注,由于更了解社会上的一些险恶吧,对于我们几家的孩子,都是希望能够从事一些技术性行业,尽可能不做经商等这种接触各类人士的职业。
4.相对于非江湖人士对黑社会成员这一职业的看法,他对混社会这一职业有更加简单粗暴的贬损。总而言之,永远不要踏足江湖,就是他的观点。能够赚得名利的人已经是百里挑一,能够全身而退的恐怕不足万一。
这个人为此,付出了8年的牢狱之灾,也整整8年未见他的孩子(孩子太小,怕心理影响)换来了如今能在阳光下做人的权利。希望很多十几岁的最爱冲动挑事儿的对江湖快意恩仇充满期待的朋友看到后,忘了这样的想法,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生活。
电影《教父》的导演 Francis Ford Coppola 最近把他拍这部电影的工作手册整理后出版了。他说拍这部电影的时候,他心里知道这部电影能爆红,但是心里也非常害怕,生怕自己就不明不白在哪条河里漂入大海了。后来通过关系与纽约几大家族的老大们沟通。老大们达成了一致意见:“电影可以拍,但是不得出现 Mafia “黑手党”的字样”。于是电影就拍成了,你仔细看的话这部完全讲黑手党的电影里面还真是没有“黑手党”这个词。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各位,都该看看 A Bronx Tale 这部电影:作者就是剧中演黑老大的 Chazz Palminteri,导演(兼配角演员) Robert De Niro。作者基本就是根据他小时候的邻居、一个意大利黑帮老大来写的:心狠手辣的黑老大,特别喜欢一个邻家小男孩,成天给他讲一些做人道理,要他“别跟我学,我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你要好好念书。。。。。。” 直到这孩子上了高中、见了自己喜欢的女孩子手足无措,又是黑老大给他支了一招,让他几秒钟内看出女孩子是否值得深交,又如何严厉管教他不许跟街头混混小崽子泡在一起。。。。。。非常值得一看。
《教父》片子上映后,黑手党对好莱坞纷涌而出的“黑帮”类题材不再横加干涉,而马龙•白兰度的“教父”形象让一位真正的黑手党教父感到很服气,据说这位黑道大人物觉得白兰度在影片中抱着猫的姿势和表情非常可怕,有一次他在酒店碰到白兰度,很礼貌地请白兰度吃饭,并非常注意观察白兰度的双手,因为在影片中,这双手不拿枪比拿枪更可怕。饭后,白兰度说:“其实我紧张得脸色苍白。”
《教父》是由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执导,马龙•白兰度、阿尔•帕西诺等主演的黑帮电影,于1972年3月24日在美国上映。
该片改编自马里奥•普佐的同名小说,讲述了以维托•唐•科莱昂为首的黑帮家族的发展过程以及科莱昂的小儿子迈克如何接任父亲成为黑帮首领的故事。1973年该片获得第45届奥斯卡奖最佳电影、最佳男主角、最佳改编剧本奖。2007年被美国电影协会选为“百年百佳影片第二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