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高粱》的电影主题简洁明快,那被血染红的天幕和那如血的残阳下,生长着如血一样生命力顽强的高粱,在这片憨厚的热土上,孕育出血一般浓烈,蓬勃,积极,敢爱敢恨的人们。我想,红高粱传达给我们的就是这样一种简单纯粹,酣畅淋漓的生命状态。表面上看九儿被轿头的生命魅力所吸引,但其实从九儿面无表情的接受不平等的婚姻,到她决定以死抗争这段婚姻,再到后来透过半遮的帘子看到男人的脊背这一过程,贯穿其中的是一个由人性压抑到人性自由探索的主题。而当自由与封建的束缚相互碰撞之时,也必然会迸发出激烈的对抗:九儿(“我奶奶”)被蒙着面的轿头(“我爷爷”)强行拽入那一片葱茏繁茂的高梁地,九儿激烈的反抗。
她在高梁丛中无目的的奔跑着,大口的喘着气,一面凄厉的叫着。她极度害怕,怕自己被这个“蒙面人”掠去后会再度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我爷爷”穷追不舍,两人拨开那层层叠叠的高梁,高梁发出“沙——沙”的声响,似乎在酝酿一种暧昧不安的情绪。忽然,那蒙面人“嚯”地一下闪现在九儿的眼前,九儿抑制不住内心的惊喜却又羞涩的掩饰自己内心深处的激动与狂热,她的眼神此刻变得温暖而柔美,火热而妩媚,“我爷爷”的眼神中也蕴藏着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两人热切暧昧的注视着对方。
血一般焦灼刺目的日光,血一般粘稠厚重的天空,血一般浓烈质朴的人们,还有那片在太阳和天空饱满的让人血流汹涌的巨大布景之下肆意繁茂生长的高梁——在镜头前浓重的铺洒开来。这一幕让我惊呆了:我似乎感觉到在我的瞳仁中跃动着,闪耀着那一簇簇鲜亮到极致的血色。 九儿的父亲为了换一头骡子竟将自己的女儿许给一个开烧酒铺的麻风病人。九儿试图以死抗争。送轿的路上,九儿与轿头迸发出炽热的激情。此后二人共同经营者烧酒铺,酿出了十里飘香的高粱酒。日军侵华,高粱地被践踏殆尽,九儿被日军射杀,最终倒在了那被酒染红的血一般的高粱地里。
张艺谋导演偏爱红色是出了名的,尤其在《红高梁》这部影片中,更将这种“红”色的表现力发挥到极致。这种红色的挥霍运用,使我产生了一种奇异的错觉,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和激动:铺天盖地的红色像是奔流不止的血。我感受到那一幅幅画面中流淌着的粘滞厚重的生命,浩浩荡荡的压向屏幕,充满着躁动,狂热与不安的气息。这种气息是如此霸道的横在我的胸口,伴随着那如心脏跳动般充满秩序感和生命力的浑厚低迷的鼓点,引领着我从顿挫有力的敲击中体味人物内心深处的起伏跌宕。那血一般的红色,被导演赋予了人性中最深层次的挣扎苦痛和情感纠葛。
整部影片一直有一种情绪在向外喷涌,仿若生命的脉搏般雄健有力。个体的反抗是如此的决绝而动人心魄,个体生命的释放又是如此坦荡而丰盛浓烈。我感动于九儿的坚毅,泼辣与直爽:“这屋里的东西,能烧的就烧,不能烧得就埋!再用这高粱酒把这十八里坡浇上三遍!”
眼神火一样跃动的昂扬,语气是那样的坚定;我感动于九儿贴窗花的镜头,喜庆的唢呐为她的欢畅鸣响,她有勇气翻过旧的一页,明快爽朗的开始她的新生活;我还感动于烧酒铺的弟兄祭酒神的情景:几个皮肤光洁黝黑的厚实男人,光着膀子酣畅的吞咽着那凛冽的高粱酒,然后将碗“咣”的一声朝地上一砸:把生命的率真与质朴淋漓尽致的展现了出来。从影片中可以看出,张艺谋导演准确而深刻的挖掘出了人性中最本真,最朴实的一面,为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个活生生,如火焰般跳动在我们脉搏中的鲜活的人物。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赤裸裸的抛洒在镜头前,如血一般荡气回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