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尚秀被誉为韩国作家电影第一人,诞生于韩国独立制片运动,是目前韩国最具实验精神的独立电影导演。他是韩国第一代留学导演,善于将国外学到的实验电影精神融会贯通到本民族的电影之中。所谓“作家电影”简单的说就是某位导演其电影风格非常固定,且有明显个人痕迹,那么,他的电影就很容易被归为作者电影。作者电影往往是编导合一,高度掌握,个人风格强烈的。那所谓“尴尬美学”则是洪尚秀电影的特色,指其在影片中通过某些手段故意营造尴尬氛围,形成一种讽刺、幽默或诗意。洪尚秀电影里的尴尬比比皆是,但是我们却欲罢不能,因为他有些尴尬之处恰是一种坦诚和揭露,他好像对男人这个“物种”有一种近乎狂热的讽刺和剖析。对使电影人物的对话与交流,两性关系以及主角与配角之间互动的尴尬感掌握的恰到好处。比如今年提名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的《独自在夜晚的海边》里女主角在国外与好友的好朋友(外国人)同桌吃饭时,一直重复:我非常饿。显得其他三位极其尴尬。比如在《这时对那时错》里对两性,或者说“陌生的两性”关系的探讨,都向我们展示了两人面对彼此的尴尬和哭笑不得,那个“伪善”的导演直接在喝酒时夸女主:你真的很美,直接说:很爱你,如果能跟你结婚就好了。这时,作为观众的我们觉得这样一句稍显突兀的话都能令气氛尴尬无比。何况这个导演其实已婚的事实也在影片最后才揭示,那时,女主在饭桌上听到这个事实时的尴尬又一次被推镜头捕捉到。
在《克莱尔的相机》中,号称“第一次来到戛纳”的于佩尔阿姨在海滩偶遇心事重重的今敏喜,而后者却在异国的出差中莫名其妙地遭到了上司的解雇。一位是透过宝丽来寻找美的法国女子(据说片中于佩尔阿姨使用的蓝色宝丽来是法国女导演克莱尔·德尼的相机,名副其实的克莱尔的相机!),一位是试图放空心情的韩国女子,短暂的邂逅重充满散文般的诗意,也借由简单,甚至尴尬的英语对话,探讨摄影术在生活中的奇妙作用。不得不说,在戛纳的影厅中观赏一部拍摄在戛纳电影节的影片,实在是一种非常奇妙的体验。片中出现的餐馆、小巷、海滩,离此刻的观众只有咫尺之遥,而电影中横卧街头的灰色大狗Bob,也一时间成为了电影节的又一位“明星”。
洪尚秀班底总是那几个老面孔,除了金敏喜,男主权海骁也是第四次与导演合作。这种即兴性质很强的表演也确实没几个人能胜任,何况洪尚秀拍对话经常一个固定机位长镜头了事,这十分考验演员对情绪连贯性的掌控,以及对情感细微处的拿捏。饮食男女,缺一不可。果然,[之后]一上来就是吃饭。正看男主嘎吱嘎吱吃得香,一个拉镜头(没错,招牌的洪氏推拉摇移),男主老婆入画,然后质问:“你怎么这么早出门”别小看这万年不变的推拉摇移,这是洪尚秀独特电影感和作者印记的重要体现。以这个拉镜头为例,它打破画面中的人物关系,让本是单独吃饭的场景突然跳至二人对质的状态,这种故意设计的突兀感,正是洪氏“尴尬美学”的来源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