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新民谣爱好者,我觉得民谣永远不会死去,反而有发展的越来越好的趋势。
在曾经的旧民谣没落的一段时间里,民谣界衍生出了新民谣,其旋律与歌词都紧密的与民间百姓的生活所贴合。以一夜红遍大江南北的赵雷的《成都》为例,“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直到所有的灯都熄灭了也不停留,你会挽着我的衣袖,我会把手揣进裤兜,走到玉林路的尽头,坐在小酒馆的门口。”这首歌正是唱出了成都人民的生活,就算时代变迁,生活方式改变,《成都》作为民谣也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与艺术价值,它所承载的不仅是一代人的审美,更包含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
在赵雷唱红《成都》以前,我曾无数次穿梭过玉林路,但并无过多的感受,只当是路过。但当我听过这首歌再次走在玉林路的街头时,我发现成都真的很安静、很有韵味,大家忙忙碌碌却又不显得急促,生活就像歌曲中唱的那样让人向往。我想,玉林路还在,便总会有一曲民谣深入人心。
民谣是源于生活的艺术,就像电影《魂断蓝桥》的插曲《友谊地久天长》一样,作为苏格兰民歌,它却在人民生活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可以流传至今。所以,经典的民谣不会因时代变革而没落。
近年来新民谣开始重新进入人们的生活,而像赵雷、陈粒、花粥、程璧等民谣歌手也渐渐被人们所熟知,特别是在校园里,常常都能听到民谣在发声,在路边、广场上、甚至超市门口,也常常见到那些一把吉他一曲民谣的歌手们用歌声来见证民谣的新生。
新民谣不像高端的钢琴曲,作为平民音乐,它易于被任何一个人哼唱,所以传播率极高。而现在民谣还只是占据了一小部分市场,还缺少一种大众传播渠道被人们所熟知。而就现在人们的生活方式而言,虽然是通信工具变多了,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却变少了,也就是所谓的“大众孤独”。而这种孤独,民谣中渗透的不少,也更容易与人产生共鸣。
思考民谣会不会死去,就好像是再问歌曲会不会消亡一样,有真情流露的地方就有歌曲,有歌曲的地方就会有民谣,生活本就是一曲民谣,民谣也记录着人们的生活,可能它不容易唱进每一个人的心里,但它总能被一群人爱不释手。
已经很久了,民谣从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已经很久了。我第一次听到这个字的时候,还是在《中国好声音》里面,因为张磊,因为一首《南山南》我才知道了民谣,才知道了这种很温和的歌曲形式。
之前我知道古风,我知道流行歌曲,我知道摇滚,我知道很多歌曲形式,但是可能是因为我的孤陋寡闻,我从来都没有听说过民谣。但是张磊的《南山南》真的给了我一种治愈的感觉,因为这首歌,我莫名觉得之前所有关于爱情的小心思,都值得被珍惜,都值得让自己藏在心里,默默珍藏。
现在全国,甚至全世界,都在进行一股复古的风气,于是很多人都在追寻情怀。而民谣,正是一种情怀,那是80后,拿着吉他,坐在麦草垛唱着情歌;80后站在街头,放肆这自己的青春的感伤。这就是那些曾经的青春,曾经让人说不靠谱的80后,也已经长大了。让人们说着放肆的的90后,也结束了他们的高考时代。人们口中的熊孩子们都长大了。留下的,只有那些淡淡的情怀。
所以说,民谣肯定不会死去,他会被重新拾起,他会被人们慢慢记起,原来还有这么一中音乐,能让人在生活之余,还能找到一首安慰心灵的歌曲,没有浓烈的情情爱爱,没有激烈的歌曲节奏,有的只是缓缓的,让人沉醉的歌曲旋律。
等到有一天,当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快节奏,当看一眼路边的花草也成了奢侈,当我们再也没有时间静下来听一首音乐的时候,或许民谣会成为最后一片净土,让人们在喧嚣的城市中找到一个栖息的净土。
这几年,随着一些民谣歌手的走红,“民谣”这一话题,才开始出现在大家的视野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知道民谣,了解民谣,喜欢民谣。所以,民谣不但不会死去,反而会越来越受大家欢迎。曾几何时,我连民谣是什么概念都不知道。而现在,民谣却已经成为我最喜欢的一类歌曲了。相信有很多人和我一样,是在近几年才喜欢上听民谣的。
从前民谣远离大家的视野,不是因为民谣不好听,而是高水平的民谣歌手没有出现在我们视野里,所以大部分人根本没有听过民谣,甚至没有听说过民谣。像赵雷这样的优秀民谣歌手,也曾经是“苦大仇深”,流浪卖唱。后来他小有名气,出现在娱乐圈中。今年又凭借一首《成都》爆红。他的创作能力和嗓音都特别好,就像大冰之前说过的那样,“赵雷不火,天理难容”。赵雷走红肯定为民谣吸引了更多粉丝,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知民谣爱民谣。比如我,就是因为《成都》喜欢上赵雷,又是因为赵雷喜欢上民谣。在此之前,我分不清什么是民谣。优秀的民谣歌手远不止赵雷一个,还有很多。比如在赵雷之前就推出专辑的宋冬野。还有很多很火的民谣歌手,比如郝云,谢春花。
我也遇到过一些喜欢唱民谣的朋友,他们也唱得很好听。他们喜欢唱民谣,经常在外面抱着吉他和手鼓唱歌,并且亲切地称之为“玩”。
所以说,民谣在我们的视野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喜欢听民谣的人也越来越多。在未来几年,民谣不但不会死去,反而会有新的发展。
我觉得不会,因为什么?因为民谣是一种能让人在喧嚣,嘈杂的现代社会的潮流中寻找到自己灵魂的所属。
现代生活的步伐太快,生活节奏简直让一些人抓狂。倒不是没有道理,若你不选择努力,那么你注定生活在别人的阴影里,注定生活在自己的水深火热之中。在灯红酒绿的酒吧,除了霓虹灯和镁光灯的闪射,没有任何束缚和任何的牵绊,在这里谁都是拿酒寻欢的猎奇者。脱下一天的疲惫,好好的放松下自己的身心俱疲,那里没有民谣,只有让人血脉扩张的DJ舞曲,没有真正的解脱,只有无禁止的“借酒消愁愁更愁”。
我认为在这个社会,人们更需要找到自己心灵和灵魂的归属。民谣一直就在歌颂一种慢节奏的生活,在不同的国度,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在中国这种表现形式多是缠绵悱恻,诉说着一切关于亲情,关于友情,关于爱情。它在讲的是每个人心底最柔软,最温暖的那一方天地。
相比于夜店舞曲,它更多讲述的是心底的故事。相比于其他的流行音乐,他更讲究质朴与真实。喧嚣过后总会回归平静,这也恰恰印证了人的一生需要走过的路。那么同时,真正能使你心中静如止水的也只有真正的声音。这大概也是民谣存在的意义吧!
民谣不会灭亡,正像一个人总会 有融入灵魂的那一刻,它总会吸引着许多钟情于民谣的人。就像赵雷的《成都》,《鼓楼》,《家乡》中,他都在告诉着人们这个时代还会有人喜欢并坚持着。
我认为,民谣的春天要来了。每首民谣都是一个动人心魄的故事,只要故事在,民谣都会为我们叙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