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1:双性恋不存在
我觉得这条流言尤其可笑:你如何能对一群人说他们不存在?不过这个所有人要么是异性恋要么是同性恋的想法流传甚广,尤其在男性中间。令人沮丧的是,哪怕在对LGBT最宽容的圈子里,你有时也能听到“根本没有双性恋男这回事”的说法。
在最近发表于《性行为档案》杂志(Archives of Sexual Behavior)的一项研究中,研究者们已经把这条流言彻底推翻了。他们召集了一些异性恋、同性恋和双性恋男性,为他们播放多部色情电影片断。受试者们不光被要求评估他们被这些片断唤起的主观感觉,还要连接上生理学设备以测量他们阴茎周长的变化(也就是性兴奋度)。
和预料的一样,异性恋男性在观看女性演出的影片时,主观感觉和性兴奋度都要显著高于观看男性演出的影片,同性恋男性的情况则正好相反。然而,双性恋男性被男性和女性影像唤起的程度相对比较接近。他们被双性恋视频——两名男性和一名女性主演的视频——唤起的程度也比另外两组高。重要的是,这些差别同时反映在他们自己报告的唤起程度和相当客观的性兴奋度数据中。
因此,从这一项研究中可以明显看出这些人并不是在“假装”双性恋。
流言2:双性恋只是一个阶段
这条流言把双性恋描绘成一种实验阶段或者困惑状态——通常发生在大学期间。之后双性恋还是会确定他们“真正的”身份(或者说决定自己究竟是直是弯)。
丽莎•戴蒙德(Lisa Diamond)针对这一课题开展了一些非常复杂的工作,期间她长期地观察女性的性别认同。在一篇发表于《发展心理学》(Developmental Psychology)的论文中,戴蒙德博士报告了一批她密切关注了超过十年的女性。 研究结果明白无误地表明,双性恋并非过渡阶段:青春期时被定位为双性恋的女性在研究结束时只有很少数把自己的定位改变为异性恋或者同性恋(只有8%)。不过,双性恋女性的取向总在随时间变化。在十年的研究周期里,她们对两性的兴趣程度一直在不停地此消彼长。
双性恋者不会忠于伴侣,这条流言大概是最恶毒的。它源自一名伴侣无法完全满足对两性都感兴趣的人的想法。有些人觉得,他们早晚便会渴求与伴侣性别相异的人。比如,人们倾向于认为,相对于异性恋和同性恋人群而言,双性恋者更有可能欺骗他们的伴侣。 事实上,很多双性恋者与他们的伴侣有着幸福的一对一关系。比如说,戴蒙德博士十年的研究结束时,高达89%的双性恋女性处于长期的单一配偶关系中。此外,关于那些希望得到多个性伴侣的双性恋者,研究表明他们往往通过与伴侣商谈建立开放式的关系来达到这一目标,而不是背着伴侣四处私下行事。我找不到任何研究支持双性恋者比起其他性取向的人来不够忠诚或诚实的想法。 总而言之,双性恋这一规模尚小却正在不断发展的研究领域前途一片光明。它不仅打消了很多围绕着双性恋的流言和误解,还对一般而言的性活动提供了有趣的见解。与流行文化或者媒体等其他来源不同,科学研究认为双性恋是一种相对稳定持久的性向特征。我们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才能更加透彻地了解双性恋与单性恋(也就是异性恋和同性恋)的相似之处,及其或许独特的地方。
“他做事与思考的方式比一般人更果断。他坦白率直,不矫揉造作,尽管他的外形非常优雅,但却有着男性的坚韧。我对他所有的印象都错了,除了他的敏感与极端优美的表情与动作。 ” “总之,对于我们来说,在这本书中,Leslie充满十足的男性气概,甚至非常豪侠,聪明、美丽、性感。虽然我离他那么近,观看了整个拍摄过程,我仍然感到困惑。我觉得,在他面前,所有界限与类别,包括男人和女人,都失去意义,含糊不清。“我无所谓,你愿意相信我是什么人,尽管相信好了。”在想象中,他用纯净天真的眼睛看着我,用他略还沙哑的声音低声说。 ”这几段文字,也会让大家真正贴近一个真实的哥哥,而对于我来说,我了解的哥哥的资料越多,我就越感觉到也许哥哥的精神是有着异于常人的高度,而他对自己更有着极为清醒的认知,且他对艺术、对感情等各方面的感知都是非常超越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