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相关资料介绍《艳贼》是一部口碑与票房均不佳的影片,本人却挺喜欢希区柯克的这部电影。
肖恩康纳利首次参与美片的演出,这位首任007在希氏电影里没有展示他的神勇无敌,而是扮演了一位几近完美的大情圣。说到几近完美,是指马克拉特兰可以媲美任何一个小言里的完美男主角,帅、多金、深情、有头脑、责任感强。只有一点不够有说服力,马克与玛尔尼的感情铺垫不够,没有足够的感情基础,就用情如此之深?当然这毕竟不是一部爱情电影,而是希氏电影。
据说本片的女主角玛尔尼,希区柯克原是属意格蕾丝凯丽,但是个人觉得蒂比海德莉比格蕾丝凯丽更适合出演玛尔尼。蒂比海德莉有着纤细娇小的个头,很有一种楚楚可怜的动人韵味,且又带着一丝冷若冰霜的距离感,第一次看本片时的确是感觉很惊艳。一直挺心疼玛尔尼的,幼时的阴影一直追随着她,她那样爱着她的妈妈,同时渴望着妈妈对她的爱,“不需要男人的帮助”,“什么也不信”,“钱能买到任何东西”,两个心里都有伤痕的母女无法好好沟通和交流。如果不是马克强行闯进了玛尔尼的生活里,玛尔尼终将成为一场悲剧。
不知道该如何让自己坚定一个意见去品读希区柯克这个胖老头的作品。每看一部,都会转换自己对他看法的感受。怎么说呢,好的很,很好,甚至是找到一种奇妙的感觉。
当我在读他与特吕弗的对话时,发现,其实,这部影片是为凯莉准备的,然后再重新去欣赏的时候,发现这个玛尔尼从很多角度都能发现凯莉的那种气息,说不准,但是感觉是那种味道。
童年的记忆,童年的阴影,一直折磨着这个年轻漂亮女儿的成长,而母亲的那种态度和表情,无疑是她成长中的另外一层阴影。其实,我们每个人心底都会被童年的一层薄纱轻轻遮住我们成长的历程,父母也包括在内,只是在这部影片中,希区柯克选中的这个故事更加严重一些吧。
这部影片我个人认为最出彩的应该是玛尔尼对红色的那种恐惧所表现出的颜色上的晕眩。多次出现。正是这多次出现的红色晕眩,带动观众不断的去猜测到底是什么事情让这个姑娘,做出如此之多的出格之事。猜疑越多,让我们对眼前这个玛尔尼,就有越多的同情,而这种同情是莫名的,是无法用正常的情感表达的,毕竟她是一个贼,而且面对如此爱她的拉特兰,也一直在撒谎。爱情也无法挽救什么,反而更激化了她对男人,对性欲的不屑和恐惧,甚至是厌恶。这样的情感发展路线,也让观众重新发现一条猜疑的路线,这样的性欲冷淡,一定也是事出有因。
《艳贼》当年和片中男主角肖恩·康纳利的007影片同时上映,票房逊色很多。女主角赫德伦与希区柯克爆发了激烈的冲突,在拍摄期间,她要求去外地领一个奖,希区不同意,赫德伦为此骂了他是“猪”。和其他与希区合作过的女演员不同,她一直保留着这份怨恨,甚至她的女儿梅兰尼·格里菲斯也大骂这位导演。因为他送了一个金发芭比娃娃给她,却用类似于棺材的盒子包装。并且,在赫德伦入选《鸟》之后,他把女主人公的名字改成梅兰尼。虽然,希区和编剧否认这一切是故意的。
但无疑,是希区一手把赫德伦捧成了当红女明星,她也毫无疑义地因为《鸟》和本片的知名度而被后人熟知。有人说赫德伦在本片当中的表演失败,无法替代格蕾丝·凯莉,因为此片是希区为凯莉量身定制的。但我认为凯莉在其表演生涯中也是被称为金发“花瓶”,尤其在希区的片里,根本没有什么出色的演技。只是人们无法完成一个不可能的梦,就怪罪现实。
据希区后来说,本片最深层次的主题来自于莎剧《驯悍记》,那么可以理解为所谓盗贼的故事只是一个外壳。特写,一个鼓鼓囊囊的提包,镜头慢慢后拉,空荡荡的火车站月台,一个背对观众的女郎稳步向前。这个开场戏动人之处,无法用言语表达。
希区勾起了观众的欲望,并不马下揭晓。直到洗去黑发,金发一甩,迷人的玛尔尼才展现在观众面前。在这里不再重复那些所谓的希区手法,当这些手法真正完美地融入一部电影的时候,你是看不出什么痕迹的。希区很少把犯罪者当做主人公并且开头就进行揭示,所以玛尔尼是明显的犯罪者,影片所表现的最终犯罪者并不是她。 那么他是谁?对,就是马克,他就是彼得鲁乔。他明知道玛尔尼是窃贼,却没有揭露她,反而请他当然自己公司的秘书。最后逼得她成为他的妻子,这一切都是强迫的,以罪恶为要挟的。就像他买马给玛尔尼取悦她,最后玛尔尼却要一枪击毙这匹自己最钟爱的马,因为这匹马代表了她的自由和自我。这种变态的控制欲所支配下的男人在精神上摧毁了女人的内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