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别姬》带给张国荣在影圈的影响力和骄傲,《霸王别姬》也带给他最深刻演绎角色之后解脱世俗束缚的自由,但《霸王别姬》成为他最爱的同时,也带给他最深的失落。无可否认,这部片在他生命中有着最重要的地位,是他最为用心去演绎,可以说是他用生命去演绎的作品,是他所有影片中扣问人生最为深刻、角色表现人生最为丰富的作品,表现了人生的最高境界。《霸王别姬》又成为他与大陆联系起来的纽带。但是一部对他如此有重要意义的作品,不仅未使他获得相当的奖项,而且也未能如他期望的真正使他走进大陆,毕竟中国大陆才是中华文化的主要栖息地。
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在二十世纪前半期的那一段畸形的繁华是很向往的,虽然中国文化在近几十年里经过的阵痛造成的断层,使他们对中国大陆的感情和认同非常复杂,但到底,中国大陆才是中国文化的根。
无疑,在张国荣演绎《霸王别姬》之后,他才更多地发现了自己,也更多地发现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多深的渴望,他想抱拥中国传统文化,他想中国传统文化抱拥他,他想作一个对中国文化有更多诠释和贡献的演员和导演,他想作一个真正的中国演员和导演,而《霸王别姬》也提供了这样的契机,蝶衣的形象在大陆引起那么强烈的反响,人们被他的演绎所打动了,甚至引起深深的震撼,但是,除了观众的深深的叹息,除了他在中外演艺圈更大的“美”名,似乎并没有使他和中国传统文化有更多的联系,后来合作的有《风月》和《红色恋人》,这两部电影对中国文化的诠释并不怎么成功。他仍只被当作香港娱乐界的一颗星,所以《霸王别姬》在他刚发现自己,刚使他成熟时,就变成他艺术生命的顶峰,他是不甘心的,他还可以再造辉煌的,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渴望变成一种无法实现,无法诉说的抑郁。也许他未完成的《偷心》,不仅承载了他的导演梦,而且可能也承载了他对中国文化的梦想。
《霸王别姬》是张国荣的最高境界,这个角色所承载的丰富内涵,是他的其他任何影片无法比的,没有这部影片,他不能在电影圈有如此的影响,不能在89年退出乐坛之后再造如此辉煌,不能在大陆以及海外获得更多的认同。更重要的是,《霸王别姬》也影响了他的内在结构,在《霸王别姬》之前,他只不过是香港文化商业的一颗棋,在《霸王别姬》之后,他发现了自己,《霸王别姬》让他的内在某种程度变成一个有自觉追求的艺术人。
《霸王别姬》后他有很大不同,做自己想做的,自己有自己的人生追求,就象一个严肃认真的作家想把自己的感知倾诉给读者,他也想把自己表现给观众,思想的情感的人生的。在《霸王别姬》之后他的个性及演艺达到成熟的境界,他想表达,想表现,但是,在电影方面并没有太多的机会,都没有一个象蝶衣一样丰富的人物让他来演绎,香港实在就做不出《霸王别姬》这样具有丰富中国文化内涵的电影,王家卫算是香港艺术片的大导演了,也做不到,《春光乍泄》当算是王导的经典,也算得上和中国90年代的经典片,但是之后王导演也没了这样的经典。好的剧本也是可遇不可求的。总之很多因素的综合使他感到无用武之地,但是他也做得很纯熟了,他觉得很不满足。于是,他倾心唱歌,做演唱会,所以才有红、有热情。如果没《霸王别姬》他自身的转变,可能也就不会有后期的红和热情,如果《霸王别姬》之后再有一部《霸王别姬》,也许还是没有红和热情。
《霸王别姬》是李碧华的作品,是陈凯歌的作品,是徐枫的作品,也是张国荣的作品。从故事到演员阵容到导演,这一切都为《霸王别姬》成为一部经典做好了准备。
《霸王别姬》这部影片想要阐释的层面有几个,浅层次:京剧艺术的美,京剧艺人的人生沧桑,深层次:京剧和京剧艺人的命运引起的对历史和文化的反思,人生的执著与命运的无奈,这几个层面都主要通过蝶衣这个角色以及蝶衣与其他人的对比来体现,也就是说,《霸王别姬》所要表达的意义主要通过张国荣所演绎的这个角色来表现,从这个意义来说,的确是他塑造了这部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