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确定剧本。
2.资金筹备。需要资金的多少与剧本的内容,拍摄的形式和方法(如是否需要特技航拍境外拍摄等)以及后期等有关,这个一般由制片人或制片公司完成。
3.搜集资料体验生活。为了使剧情对白动作更真实。
4.选择外景地。一般由导演摄影师美工师等摄制组人员先去实地考察,考察时可用导演取景器模拟摄影机的位置并做好记录,当然如果人凑不好时间,也可先拿dv拍,拍好再拿回去大家讨论。
5..制定拍摄计划及预算。简单说就是要计划好先到哪里拍摄,带什么设备,一个场景地要拍好哪几幕戏,准备几天拍好,请多少人帮忙,带多少钱,吃住问题等等,计划工作很重要,因为这决定了整个制片工作的费用时间。
6.选演员。演员的挑选大部分由副导演完成,但是主要演员基本上导演才有最后决定权,演员名气大费用必然高但可提高片子知名度,不过新演员因为在形象是全新的,往往会提高角色的可信度。
7.组成摄制组。摄制组顾名思义就是拍摄过程的小组,由制片主任,制片人,导演,副导演,美工师,场记,总摄影师,摄影师,助理摄影师,混合录音师,话筒员,助理录音师,灯光管理人员,电工,制景人员,道具管理员,化妆师,服装师等等组成。
8.实际拍摄。导演应该什么都懂,统筹全局,尽最大可能调动和分配大家的任务,制片主要管人员,器材,道具,外联等,是后勤保证,摄影师负责画面的整体效果各种拍摄,当然拍摄前一定要选择好要使用的全部器材,然后完成内外景镜头拍摄,特技镜头拍摄,字幕拍摄,同期录音及音响搜集,音乐作曲等。
9.剪辑样片。因为拍摄时不是按照剧本顺序拍而是按场景拍的,所以要将样片按照剧本要求剪开并排好序接起,导演可以重新编排镜头顺序,长度,技巧等完成再创作的目的。
10.后期录音制作。制作时,要将样片放映出来,录音师以画面为基准,将各种声音和效果录制在磁片上,以保证声画同步。录好的各种音效的若干条磁片再通过混合录音工序混录在一条磁片上,这个时候我们就有一套与画面完全同步的磁片和一套完整的故事样片。
11.将样片供任何需要审查的人员观看,这就是所谓的双片送审。如果没通过,就要修改。
12.审查,如果通过,印制发行拷贝,发行。
一般商业电影的制作,大致可分三个步骤:一、拍摄前的工作,包括提构想、写故事、分场大纲、签导演、列预算、编剧本、看外景、找演员,以及决定制作小组的成员。二、拍摄中的工作,即在导演的指挥下采密集作业方式进行,并由执行制片监督经费开销、拍片进度和一切行政事宜。三、拍摄后的工作,包括剪接、配音、配乐、设计字幕、制作预告片,以及展开上片前宣传等。在摄制过程中,导演应有详尽的分镜计划,并拟定拍摄顺序,以便在灯光变动、演员支配的压力下,求得快速之推展。对于摄影机、镜头的选择,灯光的陈置,剪接、配乐的安排,则须工作人员与导演密切配合,以达到所需之效果,故一部电影是群体的创作,也是导演在各种张力下暗藏个人视野的艺术品。私人独资拍片限制少,只须根据片型(实验电影、剧情片或记录片)决定拍片方法。或是列出精细之分镜表,完全按照事前意图拍摄,达到尽量节省胶片之目的;或是无止尽的猎取满意镜头,再由事后的剪辑阶段理出清晰的脉络。这种影片,最符合个人创作欲求,更具陶冶心性、提升感情的作用。
对于电影的诞生过程,有人说:确定导演及编剧团队,寻找投资,创作剧本,找到合适的演员,拍摄校对审查然后上映。大致流程是这样没错,但是一部电影的制作简直就是大工程。首先,电影拍好之后,要把影片送到有关部门进行审查。自己玩的小电影就算了,如果要做大片的话就必须通过审查才能进入院线播放。审查过后,带着电影的制片人会在市场上寻找发行商购买自己的电影,或者去参加电影节。在找到合适的发行商后,电影就可以发行并上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