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神经细胞出生后就不再增多,如果大脑也是如此,如果其他动物也和我们一样,就可以解释了。爬行和两栖动物都是卵生的,这种繁殖策略大多数还是侧重数量,而智慧生物须要在出生时就完成一个很久以后才起作用的器官的生长,大脑。因此必须以侧重质量为繁殖策略,否则将既不如大脑发育完全的,也不如本能迅速完备的,甚至不如那些更加强调数量的繁殖模式。当然不是说这些生物就没脑子,只是基于以下假设:假如逻辑和记忆需要一万个脑细胞,本能需要一百个脑细胞。那么出生时就有两种策略,一种是尽可能的多长脑细胞,但是每个都不成熟,一种是尽可能把必要的脑细胞和体细胞生长成熟。数量繁殖策略无疑会选择后者,甚至会生产一些必要的脑细胞和体细胞也不那么成熟的炮灰,毕竟以量取胜还要求成活率就不太现实了。哺乳动物是更有利于采取质量繁殖策略的,生下来有些弱小没关系,在哺乳期长好就行。况且生多了也大多养不起。于是哺乳动物天生更适于智慧的形成。有一种即是卵生又有哺幼期的生物,那就是鸟类。那是因为飞行需要更复杂的身体和某部分大脑,不可能在卵里完成,所以它们还是必要成熟的策略。综上,智慧生物更容易在哺乳动物里产生。但是,如果大脑能像树叶一样生长,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但是又有脑袋里恒温的问题,所以爬行和两栖动物是没戏的。
在东西方文化中,“笨鸟”、“菜鸟”似乎都是通行的名词,鸟类与愚蠢似乎脱不了干系。而最新的研究表明,有关鸟类大脑的解剖学教科书里所写的几乎都是错误的,鸟脑并不简单,其构造十分复杂,与哺乳动物非常接近,远比人们想象得要聪明。
西方人经常用“鸟脑”来形容愚蠢的人,然而最新的研究表明,鸟儿其实非常聪明,智力和人们一般熟知的高智能动物———猩猩或者海豚,不相上下。据2005 年2月出版的《自然神经科学评论》报道,杜克大学神经生物学家艾里奇•贾维茨领导的一个鸟类专家国际小组近日宣布,鸟类的大脑和任何哺乳动物的大脑一样,是复杂、灵活、具有创造性的,有关鸟类大脑的解剖学教科书里所写的几乎都是错误的。
因为哺乳动物的大脑进化的更加充分。
哺乳动物神经系统高度发达,尤其大脑变得更加复杂,爬行动物出现的新脑皮被哺乳动物高度发展,形成高级神经活动中枢。神经元数量大增,两大脑半球之间出现了互相连接的横向神经纤维,即胼胝体。而且小脑发达,首次出现小脑半球。哺乳动物大脑皮层空前发达,这为运算、逻辑提供了必要的基础。这在哺乳动物之前的所有动物是不具备的。故哺乳动物的智商高于其他非哺乳动物。爬行类,两栖类先要进化,进化的程度越高,获得智慧的可能性越大。如果哺乳类未能获得智慧,那么它进化而成的下一类生物,获得智慧的可能性会更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