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时下青春片泛滥,但大众审美决定电影市场走向以及题材定位的原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有买就有卖,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尽管一再吐槽青春片狗血,但其实很多都不是电影本身的问题,而是这个模式被拍得太多,一些梗被用的太频繁,夜路走得多,当然会见到鬼。这部《年少轻狂》就是一部青春电影,确切的说是一部非典型的青春片简言之,这是一部还算跟随市场脚步的电影,用句大白话来说叫做入流之作,其中该片与市场上常见的青春片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先说不同之处,《年少轻狂》作为一部主流青春片,与时下很多青春电影是不同的,主要体现在模式方面,内地青春片的模式一样,乃是当年《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的遗毒,从高中到大学,再到步入社会,我们称之为“三段式”其中这些电影的主题是几乎一致的,用《匆匆那年》的主题曲中的一句话来形容:如果“如果再见不能红着眼,是否还能红着脸。”俗话来形容就是“套模板”,在这个模板之中,不可避免的就是“洒狗血”,张三爱李四,李四爱王五,张三和王五撕逼,多年之后见面缅怀“我们都老了”,这就是狗血。
这部电影在模式上玩了一次跨界的新意,都是青春电影,但并没有模式化,该片的故事有些类似西方美式青春喜剧,如《X计划》或者《猪头逛大街》。都是聚焦短时间内,如一晚或一日之内的人和事,以局部故事深化主题,这方面做得最好的就是美国独立导演凯文·史密斯,其主要作品如《疯狂店员》、《白烂贱客》、《拍档侦探》等都是这样的故事模式,既具有非常有张力的故事性,也能通过夸张的戏剧情节故事探究美式文化的精髓。这部《年少轻狂》故事就是类似这样,主体讲述一帮大学生毕业之前一刻的疯狂,以校园中三条故事线为视角,这个做法不算新鲜,但在内地青春片市场上却是极为少见,众所周知,青春片中两大主题情怀与成长在这样的故事中缺少立足点的,传统意义上的三段式才是主流,但在本片中也是“三段式”,只不过是横向的,以一刻的疯狂如何体现青春电影的固有主题呢?本片有点类型西方青春片的故事,一方面在于几位主角的定位,在这三个主线中,郑恺的周游是典型的天才宅男,不务正业但每次成绩好学校也没有办法;陈妍希饰演的樱子属于那种呆呆的宅女,很傻很天真那种。包贝尔和孙坚饰演“多余组合”又是那种典型的屌丝组,总想吸引眼球无奈智商余额不足。三组角色一个共同点就是情商比较低,平时都是不起眼的小角色,这与内地那些俊男靓女组成的青春片是不同的。另一方面在该片主线故事彼此独立又相互交织,一个简单流畅故事,在开场设立一个故事目标任务,以主线内容来烘托气氛,最后完成主题的深化,
比如《猪头逛大街》,目标任务就是买汉堡,主体内容是从家到汉堡店沿途的遭遇,主题是美式青春的夸张演绎。本片也是如此,目标任务就是毕业舞会,主体内容是毕业前几个小时各组角色的所经历的是非和情感波折,主题依然是激昂的青春。 这部电影就是这么简单,关于青春电影的主题之类并没有依靠传统青春片那样的三段式,而是着重体现了正值青春年少的孩子们的疯与狂,颠和痴,自由和奔放,其中融合了笑料和伤感,意在突出毕业前的疯狂一刻。同时以此为载体,让观众通过这个故事以及故事产生的特殊背景,进而引出青春电影的两大主题,成长与情怀。因此本片作为一部青春片,在传统主题方面并没有直接呈现,而是让观众自己去故事中去按图索骥。这也是能让本片在青春电影中脱颖而出的原因。一个崭新的模式去讲述过往的故事,以享受青春的懵懂,享受青春的炽热,珍惜校园的时光为故事内容,与那些举着高大上的旗帜、模式化的怀旧、或燃情、或励志……的青春片不同。电影本意让观众看清,我们当年都很荒唐。退一步讲,青春片多数是围绕青春时期这些荒唐事展开的,其中情感要素为重,但人与人的情感沟通其实就那些事情,并不是本身具有狗血属性,而是拍得太多,会让观众感到千篇一律。还记得引领青春片风潮的《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中,里面的故事和人物经历和如今的模式差不多,但没人吐槽狗血。《年少轻狂》值得肯定的一点在于,本片的中的青春不是用来缅怀的,而是用一个简单轻松的故事,让毕业前最后的疯狂体现青春的价值,让观众通过故事本身的吸引程度,在看完电影之后从故事中寻找当年的情怀,进行二次回忆的消费,所谓的缅怀青春自然也就水到渠成的出现了。
看完电影,已是黎明,恍惚不经意间又过去一天,林克莱特用一部电影的时间讲述了一群年青人渡过的一天时光,他们开着豪华的跑车,载着美丽的姑娘,情义的朋友,风驰电掣般穿梭在城市之间,他们大口喝啤酒,吸大麻,耳边响亮着象征自由的摇滚乐,手里挥洒着无敌的青春时光,他们无所顾虑又勇猛无敌,就如电影中说的:既然人终有一死,不如从现在开始享受生活。我很羡慕,更有一种妒忌。在电影的时光幻影中,我的记忆一直努力在往自己的那个青春年代猛掘狂挖。
《年少轻狂》说的都是高中生的故事,很可怜,我都没有读过高中,那一年全国流行的中专潮,把老夫一头扎进了一所我闻所未闻却又仿佛极有名气的院校,于是我人生中那最青春活力的三年,就在那个坟山上建的校园里渡过,安徒生说:“一个人的年轻时代是诗的时代。”那年头,没有诗,有的只是残酷的报告文学,那时候,学校有着现在看来都难以启齿的几百条校规,例如不许恋爱,不许抽烟,每晚例行查房,早操要点到,每个月只许外出一次。。。。。。但禁忌往往就象征着突破,青春的火力是勇猛无敌的,我摸着石头过河,一条一条突破,抽烟,恋爱,迟到,早退,翻墙外出,后来甚至因为洗澡占位就把某新生追到厕所用脸盆劈头盖脸的就是一顿狂打,再后来,警告挨过了,处分也得过了,学生科长见我的次数比我女朋友还要多。现在想起来,不禁然也为当年的幼稚和鲁莽而会心一笑,我很庆幸那三年间自己没有变成一个只会读书的呆子,反而一直能保持旺盛的战斗能力,一直那么轻快,纯真的无敌状态延续到社会当中,我也一直认为,一个没有校园里谈过一次恋爱打过一次架喝醉十次以上的人,那他的青春就基本白废了。
《年少轻狂》这部电影里的人几乎没有单独出现的,青春的孩子总是喜欢扎根寻堆,他们永远都不知道什么叫孤独。其实每个人的青年时代最重要往往都不是爱情,而是友情,不像现在的学生每个人都很擅长于自摸,各玩各的,我那时没有网络,甚至连电视也没有,一间寝室八个人,
三间相邻,二十四个人,一年中有半年时间每天都呆在一起,吃饭,睡觉,上课,三点一线都在一起,就算你半夜放个屁,七个人都会群起而攻你。在这样的环境之下,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会变得很近很近,于是相互之间的情谊就犹如关在同间牢笼里的犯人那般的情同手足了。记得毕业分手前的一个晚上,我们五十号人,冒着小雨,坐在学校的操场上围成一个圆圈,一起唱着那些令人喷血的革命歌曲,什么歌唱祖国,打靶归来,有人抱着吉它弹兰花草(他妈的,这曲子的调调我一辈子也不会忘),那一夜,友谊就象磷火——最黑暗的时刻显得最亮。时至今日,我依然很想念这些朋友,当然,我想念的这些朋友,每年我都能碰上好几回,已是足矣。 在《年少轻狂》里,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随着年龄的增大,世界会带给我们越来越多的规则,他们会愈来愈拘束我们的自由,而我们要做的,就是保持战斗的勇气。的确如此,岁月如流水,不断地逝去却又源源而来,惟有青春一去不复返,我们身上的纯真一点一点被社会无情的磨砺掉或是被压制的不能动弹,每日里过的生活,表面上看似是在为自己的美好生活而奋斗,实际上却根本不知道到底有任何的自我意义所在,或许待到了我们年老,再回想起当年的青春,也许除了日夜操劳的工作,千篇一律的朝九晚五之外,就再也想不起任何值得回忆的美丽闪光点了,席慕蓉有句诗就说,“生命本身应该有一种意义,我们绝不是白白来一场的。”既然来了,就好好享受,就算青春没了,咱还有中年不是..把曾经的勇气再如狮子吼似的飙出来,大步立上,犬牙交错的咬紧牙关,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交一些真正喜欢的朋友,就当是享受你的第二春好了。。。
《年少轻狂》最大的特色,既是将全部故事置于一天之内完成,不断打出的“距毕业舞会还##小时##分”的字样,营造出了一种紧张急促的氛围,也很好地烘托了剧情。
短短九十分钟之内,三条故事线齐头并进并相互响应,节奏明快,悬念十足,最后在高潮戏中完全交汇,并揭开全部答案,让观众的情绪,自始至终都能保持兴奋。
短短九十分钟之内,导演为我们精心塑造了三组CP。周游与田橙橙的“兄弟情”,邓小余和刘婉的“一见钟情”,都因身份角色的错位,而显得相当可笑,让观众忍俊不已。至于头号主角邱樱子,导演当然就得客气了,给她安排的Mr right,恐怕所有看了开头的人,都难以猜出结尾。
短短九十分钟之内,我们还能为三种情分而感动。爱情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青无论是邱樱子这样的真女生,还是田橙橙一般的假小子,她们都无比渴望幸福,渴望有人来关心疼爱,没有爱情滋润的女孩,无异于得不到灌溉的鲜花,是不可能娇艳绽放的。而她们因为秘的努力,也终于得到了应有的回报。
爱情诚可贵,友情也同样值得珍惜。在没有约会的日子里,邱樱子一直有女汉子西西和男闺蜜老A的支持与帮助,让她可以发自内心地觉得上天对自己不薄。胡多多和邓小余合作四年,产生了很多矛盾,但是在危难关头,他们还是勇敢地团结在了一起,而不是互相拆台。
这种没有血缘的兄弟之情,其实和爱情一样难得。影片同样没有忽视亲情的戏份,邓小余一有麻烦就想到老妈,当然是不成熟的表现,但另有一人,他与父亲之间感情的发展变化,却无疑有力地证明了,父爱也可以是很伟大的。而他们的父子情,也成为了推动剧情的关键。 《年少轻狂》因为有两大极品逗比加入,一改同类题材的虐心与虐恋,开启了爆笑搞怪模式,精彩桥段让人笑个不停。连小龙女陈妍希都能放下身段,大胆自黑,为角色牺牲了很多。其悬疑色彩也是大部分青春电影所缺失的。但是,影片并不满足于逗笑观众,而是希望他们在大笑之余,能够感觉到真情的可贵,真爱的美好的,为感情付出的一切,都不会白白落空。
年轻,没有什么不可以;轻狂,是因为能够承受起失败。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片的故事背景设计在了南方,投资人也是广东的一些教育界人士,他们表现的出的良知和社会责任感让人敬佩,片中对某些不良富二代的挖苦镜头,相信观众看了之后也会拍手称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