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事儿吧,哪有那么多的如果,只是有着刚刚好的顺其自然,此前对于《摔跤吧爸爸》的赶脚并没有那么想去看,但是众多社交媒体平台上都说这是一部良心电影,一个好朋友说你一定要去支持我汗的电影,好吧,那就去支持你汗,看完以后觉得十分的震撼。
这个如果情景,还是应该放在印度的大环境下去考虑,印度是世界上重男轻女十分严重的国家之,很多女人在14岁的时候,就要嫁人了,然后操持家务,沦为生育的工具,男人的附属品,这一点是十分的可怕的。对于吉他和巴比塔来说,他们不学摔跤,他们同样会在14岁嫁人,然后和之前所描绘的普通女人的状况一样。
剧中的爸爸,看似自私,想让孩子帮他实现自己的梦想,很多人会觉得这是自己的梦想,为什么要强加给自己的孩子,这是多么大的一种伤害。
可这也是发生在当爸爸,发现自己的女儿有着摔跤的天分以后,才想让自己的女儿们进行摔跤,而且时间还是一年,不是让她们一直摔跤,这是有本质的区别的,这也说明他对女儿们的爱同样是热烈的,不仅仅是他用来实现梦想的工具而已。
在女儿们和自己的朋友抱怨所处的情况时候,她们的朋友声泪俱下地诉说着这一切,她们看似残酷实在是幸福的事情,她们能有掌握自己命运的机会。这一诠释,也十分鲜明的表示父亲对她们的爱是深沉的,只是不说而已,和其他父母对于自己女儿的想法实属不同。
而当后来,吉他在决赛以前,爸爸对她说要记住她后面站着千千万万的印度女性,她的成功会给想要改变自己命运的印度女性们,带来全新的希望,而不是只能逆来顺受,沦为生育以及照顾男人的工具而已。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假设如果,如果这样,将会是什么样的情景,只是无论是生活还是作品中,都是看似恰巧的必然罢了,也只是一点刚刚好,当然也是因为艺术来源于生活。
剧中的爸爸,其实和很多父亲一样,对子女们的爱,如此的深沉,以致于有时候,我们不会轻易发现,甚至会产生误解,无论怎样,这两个女孩最终走上摔跤这条道,会是一件必然的事情,只是或早或晚而已,但不会不来。
《摔跤吧爸爸》的女儿不去学习摔跤,她的命运是不会改变的。
为什么不会改变,我们需要从印度的历史出发。
印度是一个重男轻女的一个国家,重男轻女的程度堪称亚洲第一了,中国的重男轻女都没有够印度的隆重。并且印度也是一个不太尊重女性的国家,并且经常爆发出强奸女性的新闻。
我们聊完这个回归到我们的主题,我们知道一下马哈维亚·辛格·珀尕是一个收入蛮不错的人,我们可以从他们家的住处可以知道,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他的姓氏是吠舍,并且在印度等级比较好的位置了。
其次,他能够让子女学习摔跤,放弃做家务这个活。这不仅仅是开始对女儿命运的改变,也是挑战世俗的规定。在印度的世俗里面,在吠舍和首陀罗的女子中不能参与的东西特别多。他能够顶住压力,让女儿去弄摔跤。
最后,她的女儿吉塔和巴比塔能够听从父亲的要求,开始进行摔跤运动。这两个女孩子如果不是看到自己的朋友的出嫁,然后听到朋友的劝说,可能她们两姐妹的命运跟普通大众一样的。这也是开始她们两个人的家务生涯,面对自己不熟悉的男人过着一辈子的生活罢了。
这部电影在我们眼里看着是一部励志片,但是从印度哪里而是打破世俗的规定,唤醒更多人注重女性问题,不能够再次让女性的地位一直在印度都是不堪一击的。
如果我们再次问吉塔和巴比塔两姐妹,如果时间能够倒流,你们会选择在家做家务然后等着嫁人,还是跟着帮助父亲拿到一块金牌。我想吉塔和巴比塔两姐妹还是选择完成父亲一个心愿呢。
当印度都出现了轰动这样的片子,我们中国何时出现呢?
就我个人理解,女儿还是会去学摔跤,命运也一定会改变。
因为在《摔跤把爸爸》电影中父亲有成为摔跤冠军的梦想。虽然他自己没有办法实现这个梦想,但是在某一天他偶然看到女儿在打架中摔跤的潜能,觉得女儿有这方面的天赋,所以决定培养培养女儿。
不管爸爸生的是儿子还是女儿,只要看到孩子有这方面的天赋,他就一定会去培养。因为他知道这种天赋可遇不可求,一个具有专业水准和知识的人更知道天赋和才能是不受性别限制的。也许正是因为爸爸对梦想的渴求,才会让他如此惜才。
而且他们的爸爸是开明的爸爸,他并不会希望自己的女儿就是只是简单的结婚生子。他希望自己的女儿是个有梦想有前途的孩子,所以不管女儿会不会摔跤,或者是女儿有没有才能他们的爸爸都会培养女儿的能力并不像印度普遍家庭那样而且他们的父亲说:“我来说,一直以来我都想要个儿子,指望儿子能为国争光,可是我从没想过金牌是金牌,不管是男孩儿因还是女孩赢。都是赢”。
一两个女儿也曾有过抱怨和反抗,直到有一天,一个即将出嫁的朋友对他们说我多羡慕你们有这样的父亲,他会让你们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者,而不是像其他印度女孩一样,小小年纪就要嫁给一个从未谋面的男人,然后做一辈子的家务活。
嗯,如果《摔跤吧,爸爸》中爸爸喜得贵子,那肯定是优先考虑选择让儿子去学摔跤,而不是女儿。但是如果他儿子天赋不行,我想他看到女儿的天赋还是会选择比较有天赋的女儿去学摔跤的。但是结局可能会因诸多因素就会有所不同,可能最后女儿成功了,也可能没成功。
其实刚看影片的时候,有些地方还是不理解的,他为什么非得把希望而寄托在下一代的身上。他兄弟家里不是正好有个男孩符合他性别上的要求吗,为什么他不选择他来完成他的梦想,而必须是自己的儿子呢?电影初爸爸给我的感觉是印度没有得到国际金牌是因为国家对摔跤的支持不够,意思是只要钱够,当年他是会得金牌的。
后来又把他当年没有实现的为国争光的理想寄托在下一代的身上。当妻子连续三次都是生女儿时,他的失落是显而易见的,后来都快放弃生儿子,放弃梦想了,偶然发现女儿能打,才有为何不让女儿练习摔跤的想法。
电影里有些情节还是很模糊的,比如他生存的时代女性是否可以参与摔跤比赛,如果不可以那是因为他的坚持改变了印度的这一传统吗?如果印度一直都有女性参与比赛,只是他所在的地方没有女性参加比赛而已,那他为什么不早坚持。非要把希望寄托在下代性别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