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松有句名言:“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要有诗和远方”。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这句话是出自他之口,都拿来用了。
当然知道他的这句话的人有些还是对他鄙视的,说高晓松当然是可以这么说了。他的家庭父母均为清华教授,家世背景显赫,所认识的人非富即贵,而且还是特别有名气之人。
但是我特地去了解了高晓松一下,发现还真不是那回事,当他说出这句名言之时,他还真是穷困的一无所有。
考上清华的高晓松,发现自己对音乐的热爱,读了没多长时间就开始想退学了,家里面还是不同意,但是执着的高晓松怎么能屈服,毅然决然地就退学了,一个人来到了厦门,身上没有多少钱,靠卖唱为生,坚持不到了半年,还是没法养活自己,最后还是回到了北京。
其他的我了解的也不是很多,只知道他真的是天赋超群,称之为音乐诗人一点也不为过。他的生活很多时候都是充满困境的,这是一个我们不知道的高晓松。
很多人对于他的印象是高晓松老师在微博上的辣眼睛自拍,也有很多人称之为“矮大紧”老师,因为高晓松的反义词就是矮大紧,他也欣然接受,完全不在乎别人的调侃,活的自由自在。
因为《同桌的你》而出名,和老狼也成为了好朋友,两个人做了一段时间民谣以后,老狼想从事其他方面的音乐,但是高晓松还是想继续做民谣,这样两个人就产生了强烈的意见分歧,甚至激烈的争吵。高晓松甚至说,你要是不想唱民谣,以后就别叫老狼,叫王阳,也别唱《同桌的你》,两人就此分道扬镳。
后来2010年以后,高晓松因为酒驾进了监狱,这件事也走入了公众视野,出狱后的高晓松见到了老狼,老狼给他送来了10万块钱,两个人依旧是不离不弃的好朋友。
高晓松在回忆之前的生活时候,说他一生最快乐的时光就是在监狱中的半年,对于监狱中的生活,我并没有过多了解,但是高晓松的这种豁达的态度,让人们可以想象出,高晓松的确是能够说出诗和远方那句名言了。
年少不懂高晓松,在了解高晓松的生活以后,发现从前了解的是实在太少,高晓松在一直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或许这才是他的诗和远方。感兴趣的可以去微博上多了解了解高晓松的生活,还是很好的。
这几天关于高晓松最热的恐怕除了“奇葩说”就是“押中高考题”了:
不得不说,高晓松知识面之渊博,网友是服气的!
除了看“奇葩说”,2013年还看过高晓松在东方卫视做的《晓松说--历史上的今天》节目,这个节目的文稿后来被出版成书,就是一整套六卷本的《鱼羊野史》。
记得在《鱼羊野史》的序言中,高晓松谈到出版该书原因时说过的一句话令我印象挺深刻的:由于节目“错过了不少观众,故将此文字结集出版,希望能和更多人分享知与识、艺与术、成长与思考。”
与更多的人“分享知与识、艺与术、成长与思考”,应该就是我对高晓松的整体印象了。
高晓松其人,出身高级知识分子家庭、自身也拥有良好教育背景,知识渊博,不仅对正史中信手拈来,还对野史也颇有研究。就拿《鱼羊野史》中的内容举个例子,书中,读者可以看到他正襟危坐探讨“宋朝是如何在宋徽宗时期走向衰落的”,也可以看他旁征博引,向我们介绍科技史上一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发明创造,更能见到他插科打诨,向心中的女神赵雅芝、苏菲•玛索、林青霞等表达倾慕。
最关键的是,高晓松还能放下身段,肯拿自己开涮,使得他原本正襟危坐的知识分子形象多了一些亲和力,对于年轻观众来说,肯定是“极好的”。比如笑称自己“矮大紧”,微博上发出自己“大长腿”的照片,令人看来不禁会心一笑。
可以说,在高晓松的节目中,能看出他是有自己的一整套知识体系的,“晓松说---历史上的今天”表现的是他的“小历史观”,中学的时候,老师就教导我们“融会贯通”是一种高阶的学习方法。那么,如何在历史的学习中融会贯通呢?高晓松的“小历史观”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视角:一个历史事件,不仅要知道其发生的起因、过程、影响,还要探究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要设身处地地去体会当时背景下的人物是如何权衡与选择的,而这些权衡与选择又会带来怎样的后果。
“奇葩说”表现的就是他对社会热点、时事热闻的一些判断了。难得的是,高晓松三观正、没有高高在上的向观众灌输自己的观点,而是“插科打诨”,所以,高晓松的节目都挺受欢迎的。
高晓松我最初知晓他,是《同桌的你》以及是《睡在我上铺的兄弟》这两首歌,当时就觉得这哥们太有才了。能把平淡的小事写出这般滋味,实在不简单。后来知晓了他的生平,就更是对他有些小崇拜了。我一向是崇拜有见识的人的,就像在看了《非诚勿扰》之后就被孟非圈粉了,直到宁财神来了非诚后,我又被宁财神圈粉了。所以说白了,我对于会说话有见识的人,根本没有丝毫的把控力。
而《晓松奇谈》和《奇葩说》中的高晓松,是真正把我俘获的。
作为一个男的,我对于有才华的男人是有偏好的,而对于长得好看而又有才华的男人,我是会嫉妒的。当一个男人既有才华又有颜值的时候,我恨不得诛他九族(这真是太残暴了),所以我个人觉得,大概高晓松能够让我这样欢喜,还有一个原因在于高晓松实在“矮大紧”。这样,就让我觉得他虽然很有才华,但长得丑啊。这样,我对于高晓松就光剩下了崇拜,而没有了嫉妒。
高晓松的成功是有底蕴的,他的家庭背景放在现在,就是顶级的知识分子家庭。所以他才会说在我家教授这样的职称是最低的。不过高晓松家庭的发展,也是一个下坡路。到了高晓松父亲这一代,已然只是简单的名校教授罢了。当然,我们会说名校教授也是很牛的,但是相较于高晓松的外公爷爷,这个头衔实在拿不出手。
所以到了高晓松,算是一种反弹,高晓松的成就显然是超过了他的一部分的长辈的。我们可能会说,高晓松有什么成就?既不是什么知名学者,好像也没有什么知识门类的头衔。但是,高晓松是个全才,而且又迎上了当下媒体发展高度成熟的时代。高晓松在主持、电影、音乐、文学、写作方面,都展现出了过人的能力。现在经常提到的一个词,叫做斜杠青年,用在高晓松身上,那就是顶级的斜杠青年。
高晓松是早熟但不早衰,反倒愈老愈香醇的代表。从青年到现在中年,高晓松的才华从来没有停下展示的脚步。他似乎一直在向公众传授思想与知识。在当下这个时代,其实知识分子可以守在自己小屋里面安心做学问,但如果能向高晓松这样走出来,传授,传授那些与世俗相悖、与传统不那么契合的观念,或许会更好。
高晓松曾经说过,他是家里学历最低的人。我大吃一惊,当时还不信,网上一查,还真的是,不是因为他不够优秀,而是他家的人都优秀的可怕这是真正的一家学霸,所以高晓松才敢说自己是家里学历最低的。而他的人生经历也是很精彩的,从小在清华园长大,高考后又进入清华学习,我们一直为之神往的象牙塔,那个学术圣地,中国最牛逼的大学,他却并不感冒,没了兴趣,他就直接辍学。
小时候认识他是因为«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那时他是清华的大才子……后来他成了导演,拍了很多文艺片,在那个还都是用胶片拍摄的年代,他随手导演了一个广告片还获得了大奖……后来他的那句“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和他的“盛世美颜”自拍照又火的一塌糊涂,我有时会很遗憾,觉得他的颜值配不上他的才华,但是后来我上网一搜他年轻时候的照片才知道他年轻时候还是很帅的,他现在真的是自己折腾出来的哈哈。
我觉得他是很有意思的一个学者,我不说他是娱乐圈里的人,因为他与这个娱乐圈的任何人都不一样,简直像一股清流般得存在,他太特别了,可能是他确实不缺钱吧,活的就像一场戏,乘兴而至,兴尽而归,也没有遗憾。他是一个活的很随性的人,他经历了很多种生活,却依然没有迷失自我,他过得像是一阵风。
看过«奇葩说»和«晓松奇谈»,我才知道他到底有多博学,感觉他脑子里面损友东西你都意想不到。他做导师和蔡康永是完全不一样的感觉,蔡康永习惯用自己或者身边人的经历和感悟来结辩,他的讲述风格很温婉,高晓松却总是列举很多历史上的例子,更有说服力的表达自己的态度和观点,有理有据,逻辑思维真的好强大让人刮目相看,我有时会觉得辩场上一些辩手的观点站不住脚,但是高晓松让我心服口服!
有才,的确是有才。
高晓松算是那类才华胜过颜值的,颜值低但才高八斗,古往今来,古今中外,皆能娓娓道来,和这样的人聊天时刻都觉得自己接受到了新的知识。
关于高晓松的家世和关于他年少轻狂少年成名的故事,我都是去年无意中翻看微博才知道的,不知道几多真假,也无需去分辨,只要知道他不是个平常人,所以年轻时做过什么也就不奇怪了。
我以前听过一句话说身体的解放自由不是真正的解放自由,只有内心的解放自由才是真的解放自由。我一直不是很明白这句话,但后来我在高晓松的身上看透了这句话。一个看似自由的人不见得是真正的自由,他总是会被我们所看不见的自我束缚着;但思想自由的人,他才能真的自由,我们以为他有所禁锢,或者我们以为他能被禁锢,其实不然,内心自由的人所做的选择都是终于内心的自我真实的选择。
高晓松当年和夕又米离婚的时候,闹得很是轰烈,大众的措手不及,就连夕又米都说自己很懵。我记得当时有篇报道说采访高晓松为什么离婚?我不记得当时的原话是什么了,但大意是两个人的婚姻是在消磨他。很快就得到了大众的笔株口伐,大意就是夕又米在17岁的时候就跟着了高晓松,将青春都给于了高晓松,现在高晓松说这样的话就是渣。
我不是很建议刚出校门的女孩子立马就结婚,我也不是很支持女孩子结婚之后做全职太太。说到正题,明知道离婚这个决定会将自己推上风口浪尖,高晓松还是选择了高调的宣布这个消息,世俗之人总是会被世俗所束缚,内心绝对的自由才能真正的随心所欲的去生活。
随心所欲其实说白了就是随着自己的私心去生活,在我的认知只有内心绝对丰富和自由的人才能随心所欲,不在乎世人眼光去追求自己想追求的事物,高晓松算是这样一类人。
高晓松是为数不多的,让我觉得才华比外貌更为重要的男明星或许定义他为男明星也有一点不准确,更多的话是一个名人吧,公众人物,因为它涉及到的领域真的还是挺多的。从歌手到导演到演员到主持人在很多领域都有不错的表现,真正的能够喜欢上高晓松,还是要从奇葩说开始,虽然说奇葩说的每一个嘉宾都有自己个人特色,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就是喜欢高晓松,可能他本身就是一个奇葩,和奇葩说这个节目的调性非常的相符。此外,他发言真的非常有深度,能够找到一般人找不到的角度去切入问题,进而能够让你醍醐灌顶,然后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所以从奇葩说开始他也有了很多的忠实的粉丝,还有人给她做那种抱枕上面印有他的头像之类的,可以说是事业焕发了。第二春,当然他也有自己的节目,比如说一些视频的节目,像《晓说》等等,也是非常的火。
如果让我比较客观的去评价他的话,我会觉得他是一个有趣的人,说话非常的幽默,总能够去考虑问题很全面,而且这些东西不是说不完全是靠他的一个随机应变的能力,而是你可以感觉到他是读了很多书,经历了很多事情之后形成的一种修养,一种涵养,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达到这种境界的,另外就是他是一个感情很细腻的人,你去看他写的一些东西,听他写过的歌,我觉得只有感情非常细腻的人才能够抓住大家心底最深层次的东西,然后创作出能够引起所有人共鸣的作品,不管是文学作品,还是音乐作品,我觉得这点是非常难得的另外他就是一个善于自嘲的人,他也觉得自己长得不好看,但是愿意把自己的这种不能算是缺陷,但是愿意去贡献给大家去开他玩笑,我觉得是非常珍贵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