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唱容易出现的误区有几种,一种是怎么唱就怎么弹,这样的弹唱需要经过系统训练,听起来貌似节奏松散,少少的几个音绝对出现在正确的点睛之位,呈现旋律连贯迷人。使用这种方法的初学者通常唱歌的底子较好,可是在吉他技巧未成熟前,会导致歌唱气息混乱不堪,唱出的旋律断断续续,不利于歌唱的提高,还不如去唱卡拉ok。
另一种是怎么弹就怎么唱,举个例子,有人用八拍扫弦唱《I’M your’s》,这首轻快的歌,会被唱得死气沉沉,还会出现部分字还没唱完小节就结束了,但是《I’M your’s》原版的节奏对初学者实在太难,这种歌就不建议霸王硬上弓的练习了。《I’M your’s》是难度较高的例子,令我痛心的是目前很多艰苦训练过的弹唱歌手,却连节奏型该用8beat或16beat的都分不清。 想要怎么弹就怎么唱要先分析歌曲节奏,最好是对着简谱或者五线谱分析(这种分析方法需要巨量文字解释或者具体曲例分析才能说清),用适合的节奏来演唱,当发现演唱的点对不上弹奏位置时,那一定是用错节奏型了。
当我们用对了正确的节奏型演唱时,“插空法”就没有想象的那么难了,你演唱的每个字都对准了你弹奏的小拍,演唱的空隙,插入一两个花音也不会让弹奏者分心,若是水平比较初级,就找简单的音反复练习,高手就往死里花。“插空法”最忌讳的就是,插的花和基本节奏小拍不符,比如明明弹得8拍的节奏,会显摆硬加入16分音符的花显手快,这个问题是民谣歌手最大的痛。
所谓的快弹慢唱也会有“不同步”的效果,比如拉丁节奏,拉丁表面上快,歌的旋律还是得对准节奏的,当达到稳定的节奏速度,这类”不同步“效果很轻松可以完成。
还有一种”不同步“效果就是,弹唱的人本身方法就是错误的,利用日积月累的死磕功力圆的滴水不漏,还特显水平,碰到这样的,只有提高自我修养一途才能避免被忽悠。
弹唱时,注意力集中在手/琴上,还是脑/嘴上?
拿起琴来试了下,感觉注意力基本在头部,也就是说集中在「想」和「唱」上面。
为了将注意力集中在头部,最好的办法就是忘掉自己还长了两只手。——走路时你会记着自己长了两条腿,要先迈哪条腿,再迈哪条腿吗?
不会。那是因为你走了太多步,已经把走路技能练习到远超炉火纯青的境界。而你的手在吉他上的操作,还象一岁左右的婴儿一样,对走路这件事不太熟悉。
要学会走路,唯一的办法就是继续走下去,走到忘记自己长着腿为止。
切题答一句:不同步的方法是有的,即俗称「插空法」的办法。但那个不是究竟的办法,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我们不采用。
建议这样练习,只弹,不唱,在心里唱。一直这么练,等待神启的那一刻、天国之门打开(一个小缝)的那一刻吧。你会沐浴在圣洁的光辉中,忍不住放声歌唱——并且手上还没乱。
对和弦,节奏,还有各种音阶进行的理解不透彻,应用的不灵活。
我猜所谓的神启的那一刻,应该是悟出这些之间的内在联系了吧。其实联系非常紧密且有规律,只是还没掌握而已。就好像左手三拍右手两拍一样,掌握了熟悉了随便就会打出来。钢琴的左右手也有这种节奏和旋律的问题。
自我感觉流行乐很少有这种例子,
爵士,比如吉他和小号和萨克斯和vocal是各走个的旋律,但基本根音的行进模式是一个套路走下来的,那种即兴。
古典/歌剧什么的,也有,比如钢琴主旋律和弦乐背景是分离的。这方式有个名词儿,叫啥还真忘了。
但是,,,自己这么太折磨人了(除非神启了,开窍了:D),,,还是vocal走和弦,主音吉他,弦乐,管乐或者键盘走变化的旋律比较合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