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是曲艺界的上花篮返场。一般曲艺演员唱完一段以后,主持人会跟演员说两句,刚才上了几个花篮,其中有老观众X厂长,X大爷,X经理,然后演员记住了,回到舞台上先谢花篮,“感谢X厂长,X大爷,X经理为我献上的美丽花篮”。开始相声场子也这样,至少直到09年时候天津的相声园子还是有花篮,但是一来相声的花篮越来越贵(众友和哈哈笑几乎100多一对),二来不符合市场化的观众消费习惯,观众宁可选择更贵的票价,也不喜欢打赏式上花篮,三来曲艺场篮源稳定,相声场观众流动性越来越大,没有了稳定的篮源,于是后来花篮逐渐被取消了,但还是要走个形式,鞠躬下台,主持人晃一下,演员走到台口也晃一下,然后原路折返,返场。否则的话,演员演完一段,鞠躬不下台,站着不动,再直接使个其他返场小段,太突兀了。现在保持上花篮谢花篮的相声场只有北京第二班,一来第二班观众消费能力比较高,以80后白领中产为主,二来听众比较固定,小脏猫这种忠实上篮观众很多,三来马岐亲自谢篮儿。郭德纲给很多只从电视上看相声的人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原来相声可以这么说,原来传统相声这么有意思,原来有这么多单口以前根本没听说过。
如果没有老郭,大部分人可能还是只知道电视上的相声,而像我这种在天津生活了好几年的外地人可能一次去剧场听相声的想法都不会有。
返场,是一种相声术语。指演员演完下场后,应观众要求,再次上场表演。“返场”,一个节目演完后受观众欢迎,演员重新回台上,再加演一个,就叫返场。返场的前提,是正式节目演得好。返场很重要,晚会的气氛全靠返场,那是真正的场面火爆,上下互动,观众应合。,,,返场节目有规矩,演员走进侧幕条后,观众的掌声仍不息,就是返的信号,演员要礼貌地走回。在早是先鞠躬致谢,回不掉,再返节目,逗一逗。后来不等掌声下来就直接返了。好的返场节目,都是大家熟悉的,拿手的,那样会再起掌声。有把握的演员下不了台,返一返二再返三。根据传统行规,返场不过三,一般返三就该结束了。返场时,演员没等进台口,怕场面凉下来,自己就转回去,这就叫“台上返”;演员走进台口,掌声仍然不停,演员被主持人迎回来,这叫“幕后返”。
德云社的现场听只听过一次,还没听到郭于。但是网上的视频基本都看过至少一遍吧,郭老师在最活跃的时期,不光正段的相声说的好,返场的小段也是非常经典,简单几句话一个包袱几个小梗,很过瘾。我还记得在几年前还有返场次数记录的。现在突然觉得,郭老师的返场好像很少了,近年几乎没有。而且小岳岳他们,也几乎没有见过返场的。如果是送花篮多会加返场,以小岳岳的人气,即便比不上当年郭于,花篮也不会少啊。是郭为了演出的完整和连贯性,在逐渐去掉返场这一程序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