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硬糖》(2005年)
这部电影的情节很重口味,豆瓣评分7.4,影片中的女主是一个正值豆蔻的女孩,她骗取32岁恋童癖男主的信任,到其家中捆绑、阉割、直至折磨司男主,女主这么做目的,是为了替自己的朋友报仇。
这是十二年前的作品,电影海报很有感觉(如下图),女主身穿红色毛衫外套,斜跨大包,奇怪的短裤和裤袜组合,脚蹬一双拖鞋,站在老鼠夹中间,背对着镜头显得很酷,乍一看这造型,真有点像邪恶版的小红帽,那个大帽子挡脸的酷劲儿,又让我想起一款游戏《刺客信条》。没看这电影之前,听这个片名,我一直以为这会是一部青春片或者儿童片呢,没想到整部影片是如此挑战观感,那种不杀你就折磨你的态度,让女主的扮演者艾伦佩吉,一举成名。不知道女主这种表现,在导演作者眼中是不是很接近水果硬糖的质地,又甜有绚丽,又硬又齁人吗?
《三傻大闹宝莱坞》(2009年)
豆瓣评分9.1的神作,这部电影是那种典型的,被一个“傻缺”样儿的片名耽误的好电影。因为乍一听“三傻”这个词,以为又是一部傻小子为了博美人一笑,付诸全部去讨好的女主,又是还停留在印度传统歌舞片的调调上,人就边跳边工作,边争夺新娘、边争夺食材的故事呢,幸好最后还是在电脑上看到了此片,真是差点就错过了一部好电影啊。和前段时间热播的电影《摔跤吧,爸爸》一样,这也是印度国宝级电影大师——阿米尔汗做男一号,前俩天,我也回答过《摔跤吧,爸爸》的片名音译问题,阿米尔汗用极大地热情、辛苦和智慧,践行者“汗哥出品,必属精品”的真态度。
我刚刚看了《摔跤吧,爸爸》,电影很精彩,也符合正常的印度歌舞片+亲情片逻辑,内地票房据说已经飙升到了8亿左右,实在让人惊叹内地票房的整体实力,但我总感觉剧情和名称有那么一丢丢的不搭,至于起什么名字,我还没想好,也不敢妄自菲薄,但思来想去总是感觉很奇怪,近期看到有人在分析这个问题,所以我来说说我的看法。
我了解到的这个名字的由来,是因为其中有一首歌的名字叫这个,或许是为了偷懒,也或许是暂时没有别的名字,我们的翻译者就叫成了这样,很多人责备翻译者不会电影甚至责备翻译者歪曲了整部电影的内涵,在我看来大可不必。
首先,就像我说的,电影官方都还没有确定正式片名,还在投票阶段,所以大家大可不必迁就与翻译者,可以理解,但我希望在后期能够做出调整,至少能告诉没有观影的各位新观众,那个真正的官方的,让人可以接受的名字。
其次,这个名字确实难以和电影本身内容想接近,大家看过的都知道,这是一个怀揣梦想的父亲培养两位女孩为祖国赢得摔跤金牌的故事,故事本身也是真人真事,年迈的父亲已经无法再参加摔跤比赛,所以才亲尽全力创造了女孩摔跤并且夺得世界冠军的奇迹。看到很多人起名字,很搞笑,也很粗暴,摔跤吧,女儿,听起来还不错。有个比较中意的名字,叫《巾帼摔跤手》,有点意思,也很贴切,更符合中国观众的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