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之所以优秀,是因为它给了我们很多方面的生活启发。没错,每个人看的视角不一样,所得到的感受和体会也不一样。而我认为《饮食男女》并不是在讽刺当代婚姻,它只是将当代的社会现实呈现在观众的眼前。你可以认为它是在讽刺,但在新旧观念交替的现在确实就是这么个情况。
《饮食男女》是导演李安的作品,是《父亲三部曲》中第三部曲。这三部曲都是通过吃饭来表达家庭的变化,从而升华到社会的变迁。其中第一部《推手》是在美国拍摄的,反映了老朱和玛莎的生活文化差异,第二部是《喜宴》,通过一场巨大的中国婚宴,充分展现出中国社会的压抑和张扬,而第三部《饮食男女》则是以六次家庭周末聚餐来呈现出一个家庭的变化。
其实我看了饮食男女之后并没有感觉很悲哀很可笑,它反映的是社会观念转换的一个过程。新与旧的交替过程本来就是痛苦挣扎的,期间会有很多尖锐矛盾的事情发生。大女儿外表安静,内心闷骚,最终冲出压抑与体育老师相爱,小女儿乖巧懂事,却与朋友的男朋友未婚先孕,二女儿思想开发,但男友却与前女友结婚,最终就剩下她陪着老朱。在一种观念发生转变的时候,总是会有一些看似不正常的现象发生,然而这些事情的发生又是必然的。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饮食男女》这部电影也一样,不能说它完全讽刺了当代婚姻,但却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写照。
生活中总是会有很多的场景,让我们在电视屏幕上看到,也会有很多的荧幕剧情,真真切切发生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饮食男女》不得不说是成功的,很经典的一部电视剧,现在翻拍成电影,也是受到很多人的喜欢,也有一些是在追忆曾经的岁月。
剧情中涉及的父亲、三个女儿各自的感情纠缠,不管是闪婚、未婚先孕、老年续弦等等,都是每一个普通人可能都会遇到的事情,不能说是讽刺,二是真实写照。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每一个电影故事都是真实案例的反应,只是编剧和导演给升华或者美化了。
不得不说,看完之后,真的让人感慨很多,尤其是关于婚姻,现在人找一个心灵相通的伴侣真的是很难的一件事情,很多人选择结婚在一起,看重的是门当不当户对不对,看看是否有房有车有工作,所以在这样的基础条件下组建的婚姻家庭一般都很难维持下去。
而也有一些人,比较喜欢追求自由和个性,他们对于爱情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所以一旦遇到自己喜欢的那个人,就会义无返顾爱上对方,还会冲动结婚,根本就不给自己思考的时间。当然也有一些人是因为生理冲动才会未婚先孕,让自己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
而人生会有很多遗憾,所以处于老年时期的老朱在看到自己十六岁时喜欢的萍儿时,禁不住回忆的大门被打开,回想起之前觉得萍儿就是自己非娶不可的那个人,而今却都老矣。如果还有机会,选择在一起也算是一件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