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相声我个人感觉和演戏很像。尺寸在于节奏。其实我也不懂,打个比方:岳云鹏说抽烟有害健康,大家都知道他后面要说打今儿起(不看这节目了)郭德纲捧哏引到这的时候,他的节奏不对。说的快了,而且很平淡,感觉很突兀。郭德纲大喊:你这是什么尺寸。(我瞎扯的,但是就是感觉很别扭。)于老师在接郭德纲的时候,比如郭德纲说于老师的父亲是个完人,于老师很谦虚说:哪儿啊。郭德纲再说:一个完了的人。于老师先肯定说:对(带笑)然后变脸说:什么啊!完人!是完美的人,不是完了的人!于老师这样的表现方式给人感觉不生硬,不像背台词。所以我感觉说相声和演戏很像,你得进人物。
相声不难,一点都不难,只要敢说话都能说相声。你看德云社,岳云鹏孔云龙是端盘子的,李鹤彪是厨师,孟鹤堂是于谦饭店的大堂经理,所以说这行门槛很低。但是,说好了,能把人逗笑,能指着相声吃饭,这不容易。还是上面那几个,说十年坐科都是短的,孔、岳是04年加入德云社,李鹤彪06年入科,孟鹤堂08年入科,这四个人里李鹤彪是最差的,但小剧场也有人捧,还是有一些忠实观众的。这是说成了的。
喜剧电影和舞台剧、小品可以通过服装,镜头语言,正反打,背景,旁白等等方式来去渲染,但是相声没有,不过是一张嘴而已。一段好的相声,一段精品相声,你在听的时候会感觉在听一首优美的旋律一样。迟疾顿挫间,尽是大师风采。轻重缓急间,彰显艺术魅力。在我心中,相声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级的喜剧艺术。只有这种细腻到每个字眼儿,细腻到骨头缝里的幽默,才是我们中国最牛也是最本土的喜剧艺术啊!
相声太需要用功了,太需要琢磨了。不只是基本功。你20岁在台上想说的像50岁靠上的大家一样,那基本不可能。说白了,就是要无数的实践,无数的失败,慢慢打补丁,慢慢提高自己,对怎样说好相声,不硌楞。不洒狗血。娓娓道来,稳重又不失笑料。这样的状态对于听众来说才是享受。
相声不难。背贯口背台词.....小学的时候谁没经历过“阅读并背诵全篇”的恐惧。难点在于,你能够克服恐惧在众人面前说话,然后逐渐提升自己的说话技巧,让大家不厌烦。进阶版才是做什么表情,展现什么状态,能够带动观众。终极版是找到自己的风格,让大家记住并且喜欢你。
说相声不难,但是相声说到让观众买帐很难。郭德纲有段话很合适用来解释:“我这里瞪眼胡说,你那里还花钱买票,听了一晚上的胡说八道,回家还琢磨什么时候再去听一回。这玩意是高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