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孽债》,我没看过原著小说,但是也有电视剧,而且强烈建议找一个上海朋友一起看上海话配音版的。
最近有本书很不错,叫《繁花》,上海本地一个不出名的作家,金宇澄写的。近几年看过最让我瞠目结舌的小说。可以说接了“海上花”的文脉,又自创了一种书写上海口语的文字,非上海人也能读懂,讲述上海1960-2000年代的普通百姓。值得一读。
同样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作者,年轻的张却将视线从程式化的「十里洋场」转向西面工人新村林立的田林,以冷静、克制但也不乏优美的笔触描写了六七十年代的上海社会生活与成长体验。
王安忆写的小说WEIBO上一众上海女人推荐繁花,金宇澄写的,没读过,但那些都是腔调蛮要的上海女人,估计很有上海味的。
讲解放前的,可以看看老中医陈存仁写的两本回忆录,《银元时代生活史》和《抗战时代生活史》。
韩邦庆《海上花列传》(1856_1894年)
张南庄《何典》(1868年人氏,具体时间不详)
张爱玲、穆时英等现代作家,有过许多作品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
王安忆《长恨歌》
金宇澄《繁花》
夏商《东岸纪事》
王承志《同和里》
阮海彪《“老虎”春秋》
其实,中国最早的白话文小说、白话文长篇小说理应是韩邦庆、张南庄这两部,比鲁迅《狂人日记》(1918年)要早几十年之久了,比现代文学史里的长篇小说张资平《冲击期化石》、废名《竹林的故事》更早许多年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