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艺术,最打动人的都是那些值得细细品味的细节。是作为人要感知和表达的细节。所谓电影的代入感,就是你发现画面里的人干的的事,周围的环境让你如此相信就是你也曾体会过或者符合你的逻辑符合你的想象符合你的认知规律。所以一个导演,作为一个艺术家,最核心的内容就是要表现人。而在画面中能够营造真实感是多么重要。即便阿凡达、指环王这样的科幻电影,也是在自身的逻辑内努力用细节来展现一个世界。这也就是细节的第一个作用,把观众带入一个导演造的世界。最典型的王家卫,就是用一堆细节来塑造自己的世界,所以他的电影并没有什么跌宕起伏的情节和宏大的世界观,仍然很吸引人。至于具体的你可以搜索王家卫电影的分析。还有贾樟柯的电影,很多人觉得是文青看的,无感。但是作为一个山西人,里边无数的生活细节就像自己身边发生的一样,你说我会不会被吸引。情节处理的细节的问题。完整的故事有起承转合,而这些情节之间的过度是否流畅舒服甚至高明,细节在这当中非常重要。即便是表现主义,或者魔幻现实主义,细节的精准对于电影任然非常重要。并不是说你不是现实主义你就可以信马由缰,想象力也就胡猜乱想。比如咱们近几年由张艺谋开启的所谓大片时代。这些武侠电影没有扎根于现实的细节,全凭导演编剧胡猜乱想。所以看的人很乏味,内容在一部电影的表达范围内苍白无力。这个大片风潮终于退下,在这当中当然也有说的过去的,比如《投名状》,当时最打动我的是徐静蕾要被金城武杀的时候,说我不想死,好多漂亮衣服还没穿过呢。 说到这个,《双旗镇刀客》就很有意思,故事简单,但是看的人津津有味。除了剧情在悬念上的设置,就是电影语言对普通人生活日常的描述。了解这些的人有亲切感,不了解的好奇会驱动你。还有很多细节直接交代影片故事的发展方向,是电影的关键和发展推动力。《无间道》中两位主角的日常习惯。
给你个建议,学好编剧(好莱坞的那一套),命运就掌握在了自己手里,以后不愁就业。作为一个毕业生来说,你拿着自己写的剧本去找电影公司,人家愿意看,剧本写得好你就有机会,而你拿着毕业作品去说跟人我可以给你们做导演,人家只会觉得你好奇怪…… 还有,不要因为国产商业片很烂就认为商业片不好,今后都是网络购票,影院对文艺片会更加不留情面。如果你喜欢文艺片,那你还不如做个影迷更好。我认为一个电影导演需要的基本能力:编剧、表演、摄影、剪辑。对现场的掌控能力都包含在这四项里了,然后就是经验的问题了。当然,现实中电影公司并不需要导演掌握这么多,可能会更看重名气。
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品味,也就是分辨一部作品好坏的能力。技术可以随着实践经验的积累不断进步,只要勤奋好学总能掌握到手,但坏品味却是可以伴随一生的,一个技术娴熟品味低下的导演,很可能越努力越失败。当然,艺术没有绝对的标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偏好,但有些基本原则是共通的。你看了一部影史经典,可以出于某种理由不喜欢,但是如果完全不明白别人为什么推崇,那就麻烦了;你看了一部公认的烂片,也许从中找到独特的趣味点并乐在其中,但是如果别人不说你都不知道那是一部烂片,麻烦就更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