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云鹏李晨:这两人说相声简直是灾难啊。岳云鹏需要孙越就像郭德纲需要于谦。岳云鹏的优势在于和观众的互动,也就是使相,但是未免太跳脱了一些,这时候就体现出孙胖子的好来,像一个大秤砣一样,完全压住了场子。李晨就……不过说实话吧,即使是专业的捧哏演员,能压住岳云鹏的也不多,何况是李晨呢。也只能靠卖腐送签名照这种盘外招了。
最后说说赛制吧,四组留一组我当然还是最看好沈腾刘涛,不过当然结局总是难料。但即使淘汰了也不用担心,我觉得十有八九是要有复活赛的,不然真的是人不够啊。
如果说第一期,沈腾刘涛一捧一逗的分工基本明确,那么第二场,刘涛就和沈腾平分秋色。整个表演,更主要靠故事的发展来带动观众的情绪,刘涛和沈腾则各自承担了一部分逗与捧的功能,其中,沈腾那句帅吧和刘涛那句不要脸真是惊艳全场。
所以,如果说第一场刘涛的发挥可以归结为她多年的表演功底,那么第二场,她的表现力充分融入到了节奏之中,岳云鹏对李晨的评价,我觉得放在刘涛身上才是恰如其分。
也简单说说其他组吧。
常远蒋欣:穷人版的沈腾刘涛。无论是故事设计、蒋欣的舞台表现力、常远的节奏控制,全面低于沈腾刘涛。 贾玲陈赫:贾玲的作品有足够的包袱,但是流畅归流畅,节奏就太差了,属于能发不能收的类型。贾玲和陈赫好像是你一脚油门我一脚油门,踩不动了停下来歇歇。另外贾玲有两种模式,原创煽情模式和恶搞模仿模式,这些恶搞又只能拿自己的体型做文章。我实在不能理解,这么一再重复自己有意思吗,何况明明有一定原创能力。
因为喜欢沈腾看了两期喜剧总动员,没想到,给我最大惊喜的是刘涛。
其实说实话,因为很少看电视剧,所以我对刘涛不是很熟悉,但如果说不认识这么一个接连出现在《琅琊榜》《芈月传》《欢乐颂》的演员,也是不可能的,但没想到,这次的《喜剧总动员》,让我彻底记住了她。
喜剧很难,首先是难在创作上,一个笑话,你第一次听觉得好笑,第二次听觉得还行,第三次听就觉得无聊。其次难在表演,同样一个笑话,有的人讲你会笑,有的人讲你就不会,这其中最大的差别就在于节奏的把握,好的节奏有时候能够拯救一个平庸的包袱。
举个例子,9月17那一期,小岳岳给李晨打99分,李晨问满分是1000分吧,然后小岳岳说恩。这是一个很平庸的段子,但是小岳岳在说恩之前停顿了一下,先面无表情,斜眼睛看李晨一眼,这时就能让观众产生悬念,觉得也许小岳岳不会说恩,然后小岳岳再说恩。这种悬念感只有一刹那,非常短的时间,早一秒,悬念感没有产生,晚一秒,悬念感又过去了,但是小岳岳成功把握住了,这就是节奏。
节奏讲究的是一张一弛,好像是相生的逗哏与捧哏,刚开始听相声时候总觉得逗哏厉害,因为话多啊。听得久了才听出捧哏的好来,所谓三分逗七分捧,一点也不夸张。逗哏的作用是加快节奏,把观众带入到包袱中去,捧哏的作用则是把节奏给调回来,给观众当头一棒,把他们从逗哏营造的故事中打出来的同时把包袱拆开,这才达到最好的引人发笑的目的。 所以捧哏逗哏相辅相成,如果把喜剧比喻成过山车,逗哏的作用是把这辆车推起来,推得越快越好,捧哏的作用是在车速最快的时候踩刹车,刹得越猛越好。逗哏推得够快,捧哏刹得那一下才能够猛;捧哏刹得够猛,逗哏才敢推得够快。这样急启急停,观众才能高潮不断。
小品没有明显的逗哏捧哏,但道理还是一样的,一个要把观众给带动起来,一个要把他们给及时来回去,这样才能实现设计好的笑点。沈腾更类似于逗哏,就像他评价自己和马丽的时候说的,自己更擅长剧本,马丽则更有表现力。因此马丽能够更好带动观众,沈腾则把节奏给拉回去。
而刘涛,承担的就是平时马丽的工作。尤其是第一期,由于人物的设定,简直是刘涛的独角戏,依靠出色的表演感染了观众,而沈腾为数不多的几句台词,又在关键时候控制住了节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