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药是为了要整治捣蛋的病菌。可是你不要把病菌看得那么简单,它们既顽固又狡猾哩。你服下药去,如果量少了,杀它们不死,不仅杀不死,还会增加它们的抗药性;如果量多了,说不定对身体的某些部分不利;如果你高兴的时候多服几次,不高兴的时候少服几次,病菌在熬过一个锋头之后,仍然会钻出来踞你捣蛋,它们并不好对付,正因为病菌这样难对付,所以要规定一天服几次药或每隔几小时服次以及每次服多少,这样你体内的药分就一直保持着合理的浓度,病菌不断受着歼灭、抑制,新的病菌又没有条件生长,在这种情况下,病菌无力顽抗,病就可以痊愈。另外,还要注意,有的药要饭前服,有的药要饭后服。胃口不好,吃不下饭,那就该服点增加胃部活动、促进食欲的药;倘使胃或十二指肠渍疡,就得服能够保护胃壁、减轻食物机械摩擦的药。这些药,都须在饭前服,倘使在饭后才服,就成了“马后炮”,变得没有意义了。消化不良,该服帮助消化的药,要消化,得有可消化的东西,这种药多数要在饭后服,如果把帮助消化的药放在空肚子时候服,就毫无作用。有的药要求身体能迅速吸收,就需要在饭前服,因为空肚子时药物可以与胃壁直接接触;可是有的药却有着中定的毒性,或者有刺激,必须让它慢慢地、较长时间地吸收,这就需要在饭后服,使得药和食物混合在一起,和胃壁接触的药量就可以少一些。
饭后马上吃药,药物会和食物混在一起,以糊状形态被运到小肠,而药物要通过胃部吸收才能发挥功用,被同食物混在一起运到小肠后就无法发挥其本身的作用了。
而饭后半小时再吃药,此时食物的消化已基本结束,胃酸的量也相对较少,药物中的成分也能顺利被吸收。此外需要说明,所谓饭后指的是吃饭后半个小时左右,饭中则指的是相邻两顿饭中间相隔的时间。虽说饭中用药并无特别需要遵守的时间规定,但在前一顿饭吃完后两小时用药为好。
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常遇到这样一些病人,服药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想服就服,或忘记了就一两天不服,想起来就加量多服;另有一种情况是恨病吃药,急病、重病也应按规定服药,但他却一次服10片、8片,这与事无补反而有害,是非常错误的。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虽不绝对正确,但绝大多数药都有一定毒性是千真万确的,尤其是急重病人的用药,用之不当,对健康无益,反而有害。
病人服药的次数、时间、用量,都是根据药物的作用、用途决定的。如抗菌消炎药,只有每次按要求服足量,按时连续一定时间,才能彻底消灭病菌,使疾病痊愈。倘若每次服不够量,或不能按时服药,不但消灭不了病菌,反而使病菌对这种药物产生了抵抗能力,也就是常说的耐药性,使这种药对病菌失去了作用。
总之,家庭用药不同于医院就诊时开处方,没有医生当面的嘱咐,只能根据药品说明书或包装盒上的规定按时按量服药,而且一定要严格执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