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片的工业化水准首当其冲即是视觉特效的完成水平。根据华谊研究院的调查问卷显示,“特效五毛”是近半数受访者认为的国产大片不足的主要原因。必须承认,熟悉好莱坞大片的中国观众对国产大片视觉特效的挑剔在所难免,而中国电影的工业化水准也确实离好莱坞以及韩国有一定差距。但在资本全球化、生产全球化的今天,不仅中国资本已经可以延请全球顶尖的人才团队,中国自己的制作团队其实也在承接世界级的制作,《智取威虎山3D》《捉妖记》以及《寻龙诀》的特效团队或是中外合成、或是中方为主,实际上精良的特效能否达成关键的核心在于导演和创作团队对产品质量的用心和驾驭能力,以及出品公司对精良制作的投资决心和耐心。
《智取威虎山3D》的特效镜头近2000个,其中有两分钟的打虎上山段落,这段戏两百人的特效团队制作了270天——所有看过本片的人,对这场戏都是记忆犹新,惊心动魄的刺激正是源于特效的出神入化。 《捉妖记》用一年时间制作10分钟测试短片,3个月盖了一座假城市,包含2894座建筑物,395棵树以及120个路人角色,放映时却只有五秒。该片从测试到成片,五年的制作时间,市场给予了这样的耐心和决心最大的奖励——票房刷新中国影史纪录。
《寻龙诀》是导演乌尔善五年里的第二部电影,可谓慢工出细活,其前一部作品《画皮2》做了两年零两个月,而《寻龙诀》则长达近四年。据乌尔善介绍,整个电影1800个镜头,有1530个是电脑特效镜头。此外,在置景方面也是不惜代价,中影的怀柔基地可以算得上是亚洲最大的摄影基地,共有16个摄影棚, 13个用于《寻龙诀》拍摄,其中包括亚洲第一的五千平米摄影棚,还有第二大的三千平米摄影棚,每拍完一场景,马上要拆掉再搭新的景,“这个搭景规模在之前的华语电影规模中从来没有达到过。”《寻龙诀》的特效制作已被点映观众称赞为中国电影工业的新标杆。
国产大片曾经很多年陷入好故事难求的困境里,或是原创故事支撑不了大片的宏大,或是改编作品影响力本身有限。依据华谊兄弟研究院的调查问卷显示,受访者认为国产大片的不足(最多选3项)首要即是“故事乏味、无创新”,而“题材陈旧(总是古装片)”亦高居受访者选择的第三位。
不管是《西游记》题材大片的连续卖座,还是《智取威虎山3D》(家喻户晓地红色样板戏)的大卖——国产大片与好莱坞大片的取材方式已开始同步,IP级故事是大片电影改编的最佳底本。
迪士尼在陷入上一轮低谷之际,决意重金买下漫威,正是看重了其不竭的漫画故事源,这些国民级的IP足以支撑迪士尼未来数十年的项目开发。 《寻龙诀》的原著《鬼吹灯》亦是堪比《哈利波特》《指环王》的国民级畅销小说,而《寻龙诀》已决定拍摄续集,其原著的体量以及天下霸唱对该项目的倾心,相信该系列将极有可能成为国产系列片里的《哈利波特》。
当然,并非忽视原创故事的价值,但在商业属性和产业链开发的两个内在属性要求下,大片的取材策略选择IP级故事改编有其必然性。
无论是从商业价值还是从文化输出角度考量国产大片,对于中国电影乃至中国都是必须面对的挑战和功课。参照好莱坞,从1994年开始对中国输出的进口分账西片,几乎均为大片,从《亡命天涯》到《泰坦尼克号》,再到《阿凡达》、《星际穿越》,以及那些绵延的系列片如《指环王》《速度与激情》《蝙蝠侠》《变形金刚》等等。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国电影市场的票房纪录都一直是在被进口大片刷新或是把持。这些大片本身的吸金能力不仅在中国市场,在美国本土市场以及全球各个于美国而言的海外市场都是惊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