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作品最大的功臣非林俊杰和Kenn C莫属,前者从制作的角度把控了改编的宽容度,后者则在林俊杰给出的宽容度之间做出改编风格的走向确立。Kenn C老师在《女儿情》的前奏至第一遍整首循环过程中一直以pad铺底勾勒出一种“迷幻”的音色氛围,并且还加入了一些具有印度西域特征的合成音色,让歌曲具有更加明确的“异域色彩”。这种音色氛围是为了突出歌曲的主题背景(《西游记》的玄幻色彩和地域特点),让听众们不会觉得改编过于突兀,却又可以在氛围音色中感受到一种古今对吟的神奇效果。由于制作时长和歌曲过短的限制,弦乐也不得不提前进入,过早地进行了“煽动情绪”的任务,在行进节奏上微微有些急。
林俊杰的演唱最出彩的在第二遍进鼓后的层层上升,无缝过渡到《菊花台》的部分是林俊杰唱得最柔情的部分,某种程度上我认为这一段的演唱表现与周杰伦原版不分伯仲,他们对《菊花台》的理解十分到位,尤其是对那句“徒留我孤单在湖面成双”的渐弱处理非常棒。之后林俊杰转折到《女儿情》最后一遍副歌时的爆发力刚刚好,为什么说爆发力刚刚好?这里的力道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过大会违背《女儿情》的原版旨意,因为《女儿情》这首歌讲述了唐僧对情感的自律和克制,如果力道过大会显得“心有不甘,来世再约”;但如果力道过小,则会显得“轻描淡写,贫僧不约”。
这首歌曲最大的魅力在于和剧情严丝合缝的融合在一起,让人看见剧情就能想起歌,听到歌便能想起故事。其实喜欢86版本《西游记》的都知道,杨洁导演对于每一位演员,每一个镜头都要求非常高,哪怕是一首插曲,她也能三番五次的推翻重做,作为把最好的作品留给我们,只为对得起观众!像86版《西游记》致敬,像老一辈艺术家致敬!谢谢你们给我们留下了这么经典的歌曲《女儿情》。
当初《女儿情》被翻出来后,瞬间火遍全网,但实际上在《趣经女儿国》那一集总共被安插了2首歌曲,《女儿情》是其一,还有一首同曲异词的《相见难别亦难》,只是后者被搁浅,基本无人问津。《女儿情》算是杨洁导演的即兴创作,是她将闫肃老师的原词修改之后的成果;而《相见难别亦难》,才是《趣经女儿国》真正的主旨升华。
经典版的《女儿情》,是上个世纪的一首浪漫情歌,充满西游情怀!作为90后,西游记承载了我童年的回忆,而且我也非常喜欢原版。我很开心我的偶像Henry刘宪华可以改编它,并再次演唱。对于现在这个问题,我觉得没有什么可以比较的。
首先最接近原著的应该是吴静的版本,这是86版《西游记》的原版插曲。然后是不是这首歌是不是经典已经没那么重要了吧,因为这首歌早就已经渗透了70后、80后、90后的内心,对这首歌是感情、是回忆、是童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