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光的名字,和20世纪30年代革命的音乐活动紧密的联系着,和当时进步影片的歌曲创作紧密地联系着,作为我国革命音乐的开拓者之一员,载人了音乐史册。任光是浙江嵊州人,1900年11月9日出生在一位石匠的家庭里。中学时,他学会了演奏军号、军鼓和风琴,还自制了一把二胡,每天坚持练习。他非常喜爱家 乡的绍兴戏,从小受到婉转多姿的绍剧音乐和江浙一带优美民歌的熏陶,这对他后来创作风格的形成有很深的影响。1917年,他考入上海复旦大学,后来去法 国,在巴黎、里昂学习音乐和钢琴调音技术。大约在1928年返国,经田汉介绍与南国社取得联系。1932年人上海百代唱片公司任音乐部主任,通过他和聂耳 (聂耳于1934年4月亦进百代做收音工作),灌制了好些革命歌曲和民族器乐曲的唱片。同年参加左翼剧联音乐小组。1933年,他与聂耳、安娥、张曙等组 织“中国新兴音乐研究会”,他们经常在任光家中讨论革命歌曲的创作问题。1937年重赴法国,在巴黎音乐师范学校进修,同时参加法国进步的音乐活动。 1938年10月从法国回国,经上海到汉口,从事抗日救国活动。1939年去南洋一带,在新加坡等地帮助华侨青年组织歌咏团体,在侨胞中积极宣传抗日救 亡。1940年到重庆,在陶行知举办的育才学校任教,11月赴华东敌后根据地,负责新四军内的音乐工作,1941年1月,在“皖南事变”中不幸牺牲。任光创作了著名的《渔光曲》(1934,影片《渔光曲》主题歌)、《大地行军曲》(1934,影片《空谷兰》插曲)、《月光光》 (1936,影片《迷途的羔羊》插曲)、救亡歌曲《打回老家去》(1936)、民族器乐曲《彩云追月》(1935),以及歌剧《洪波曲》(1940)等作品。任光的创作风格,虽亦有如《大地行军曲》、《打回老家去》之雄壮激越,但主要的是如《渔光曲》、《月光光》之秀丽委婉。在当时我国作曲家当中,在声乐曲创 作方面,再没有谁比任光写得更为秀丽委婉了。人各有所长,有成就的作曲家各有其特殊的光彩,其主要的艺术风格,往往是其主要的艺术结晶,代表着他的主要的 艺术成就。聂耳的雄壮刚劲、星海的热情雄伟、任光的秀丽委婉、黄自的温柔典雅,等等等等,正可以交相辉映,自不必强求一律的。当然,我们在注意到作曲家的 主要结晶的同时,也不要忽略他们其他方面的有意义的创造。《渔光曲》(安娥词)是任光的代表性作品,它深刻地反映了渔民们受剥削受压迫的痛苦生活,寓哀怨于婉丽,把忧伤的感情和旋律的美很好地统一起来。它是民歌风格的艺术歌曲,又是艺术歌曲风格的民歌。它具有民歌优美、真挚和色彩鲜明之长。
任光(1900-1941),笔名前发,生于越剧之乡浙江省嵊州市(城关镇),革命音乐家。从小喜爱民间音乐,会拉琴,爱看绍兴大班、莲花落等。入嵊县中学(现嵊州市第一中学)读书时已学会拉二胡、吹铜号、弹风琴,有“小音乐家”之称。参加苏联之友社音乐小组和左翼戏剧家联盟音乐小组,与聂耳、张曙等人一起从事革命音乐创作和研究活动。1941年1月初,在“皖南事变”中不幸牺牲。著名作品《彩云追月》到现在仍然广泛流传并被不断翻唱。又具有艺术歌曲表现细致的特色。如果提起《渔光曲》这支歌,那一定是很多人都很熟悉和喜爱的,他的作者就是任光同志。抗战前,任光在上海百代唱片公司音乐部工作,同时参加了党所发起组织的苏联之友社的音乐小组,在这个小组里的还有聂耳、张曙、吕骥等人。他们经常就在任光家里聚会,讨论彼此的创作,举行作品试唱会等,这一段时期中,任光为很多电影写过歌曲和配音,如影片《迷途的羔羊》主题歌《月光光》插曲《新莲花落》等,就是当时很流行的歌曲,其中最受广大人民喜爱和流传最广的就是《渔光曲》了。这些歌曲有的深刻反映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有的表现了人民对幸福的追求和对胜利的信心。以后他到法国巴黎音乐师范学校去学习了一段时间,对西洋音乐有了进一步的研究,并提高了自己的作曲技巧。
任光创作了著名的《渔光曲》(1934,影片《渔光曲》主题歌)、《大地行军曲(1934,影片《空谷兰》插曲)、《月光光》 (1936,影片《迷途的羔羊》插曲)、救亡歌曲《打回老家去》(1936)、民族器乐曲《彩云追月》(1935),以及歌剧《洪波曲》(1940)等作 品。 《彩云追月》是上世纪30年代我国年轻作曲家任光早期的代表作。最初是民族管弦乐曲,后来,作者从创新的角度运用西洋作曲技巧,采取欧洲“探戈”舞曲节奏,并汲取我国江南丝竹优美轻松的音调和乐器组成特点 。从而匠心独运地创作出这首意境深邃、舒适优美、富有神韵的小型器乐合奏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