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取样分析,因为先天的分布不均匀性,很难做到完全符合实际。目前的煤分析取样标准已经是依照统计学规律,尽可能地在取样工作量和代表性之间取得平衡。从过去几年的经验来看,代表性还是相当不错。大型火电机组一般在烟囱或尾部烟道装有CEMS,可以在线测量烟气排放量和烟气SO2浓度(折算成标况值),我们曾经分析过一段时间(以月为单位)的在线数据,通过烟气排放量、SO2浓度和入炉煤量来反算煤种硫份的平均值,与事先统计的入炉煤硫份相差不大。简而言之,大样本、长时间的硫份取样分析,代表性还是值得认可的。燃煤烟气的露点温度跟煤的含硫量无关,跟烟气中的含湿量有关。所谓烟气的露点温度,其实就是一个饱和温度,露点跟温度结合起来,露点温度由含湿量来决定,含湿量不同,其露点温度也不同,含湿量越高,露点就越高,如含湿量在3%时的露点温度为24℃左右,含湿量在12%时的露点为50℃左右,若温度达不到“露点”温度,说明含湿量就相对大,就会出现风机带水现象。当然,腐蚀倒是由硫的高低决定的,运行中产生的二氧化硫越高,对设备的腐蚀就越大。煤的水分,是煤炭计价中的一个最基本指标。煤的水分直接影响煤的使用、运输和储存。煤的水分增加,煤中有用成分相对减少,且水分在燃烧时变成蒸汽要吸热,因而降低了煤的发热量。煤的水分增加,还增加了无效运输,并给卸车带来了困难。特点是冬季寒冷地区,经常发生冻车,影响卸车,影响生产,影响车皮周转,加剧了运输的紧张。
最高内在水分,当煤颗粒内部毛细孔内吸附的水分达到饱和状态时,这时煤的内在水分达到最高值,称为最高内在水分。最高内在水分与煤的孔隙度有关,而煤的孔隙度又与煤的煤化程度有关,所以,最高内在水分含量在相当程度上能表征煤的煤化程度,尤其能更好地区分低煤化度煤。如年轻褐煤的最高内在水分多在25%以上,少数的如云南弥勒褐煤最高内在水分达31%。最高内在水分小于2%的烟煤,几乎都是强粘性和高发热量的肥煤和主焦煤。无烟煤的最高内在水分比烟煤有有所下降,因为无烟煤的孔隙度比烟煤增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