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男人来自地球》颇受好评,于是我有必要说两句。电影就一个场景,无画面可言,整部片子都是John在讲他的经历,俨然一部14000年的人类史,几个所谓的人类学家、生物学家、考古学家、心理学家的朋友在一旁故弄玄虚地又逗又捧,于是就“引人入胜”了。John自称是活了14000年的洞穴人,经历了冰川、地球变暖、巴比伦文明、佛陀时代、基督时代、与哥伦布一起历险、与凡高交往等等,一直没死,且容貌一直保持在35岁的状态。电影本意是想从超历史、超时空、超宗教的角度来看人类,看宗教,看人的价值观,看世界本质,立意好得很!可惜作者的才识远未能驾驭如此浩大的话题。如果只是让John侃侃史前人类如何狩猎、地球如何变暖、和凡高如何哥们,逗得大家一笑,顺便忧患一下人类前途,这也还行,偏偏John还扯到佛陀和耶稣,说他是耶稣,曾师从佛陀,把佛陀思想带到西方,这下便露了马脚,显出电影的肤浅和愚蠢。
首先,从基督教和佛教发展的时间看,耶稣的思想从佛陀而来是站不住脚的。《圣经》记载了上帝创造宇宙、人类第一次灭绝、人类从挪亚继续繁衍,人类和上帝之间的关系可追溯至不知多少万年,其中可考究的时间是摩西写下《创世纪》、《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申命记》(也称《五经》,是《旧约》的头五部经文)的时间约在公元前15世纪,耶稣的思想和教义是《旧约》的延续和成全。佛陀是公元前6世纪的人,佛教的前身是婆罗门教,婆罗门教的前身是吠陀教(约始于公元前2000年),但吠陀教、婆罗门教、佛教(以及后来的印度教),虽然有一定的渊源,但各教义之间有相当大的差异,以致被归为不同宗教。这样从时间先后来看,既然耶稣的教义与更古老《旧约》相吻合,那他怎么可能师从公元前6世纪的佛陀呢?
电影的高潮是John关于宗教的演讲——“100字的圣经”,那不过是些哗众取宠之辞,一些诸如耶稣只行了有限的几次医、没有自称神的儿子、用从东方学到的镇痛法门对付钉十字架、他并没有真死等等类似于时下八卦媒体常用的“黑幕揭秘”的伎俩,多属不攻自破的妄想。而对一些较深层次的宗教课题却只字不提,例如,为什么耶稣仅传道三年便可使基督教后来风靡世界?为什么由分属不同民族和文化背景的三十多位作者跨越一千多年而写成的六十六卷的《圣经》竟能前后协调一致、相互佐证?为什么来自不同作者的四部福音书中关于耶稣的记载竟如此接近?为什么《旧约》中关于远古人类活动的记载与那么多的考古发现如此吻合?可笑的是,对于John那幼稚的表演,在座的那几位专家竟被弄得神魂颠倒,大有整个西方价值观被瞬间颠覆的意味,这就匪夷所思了。
作为一个影迷,我无法将《这个男人来自地球》视作一部经典,甚至无法欣赏这部电影。就电影技术上的基本元素来说,此片毫无亮点。大多时间镜头只是根据对话需要机械地在每个角色之间转换;画面的构图无甚美感;配乐——如果有任何配乐的话——完全没有起到辅助叙事的作用;节奏掌控也乏善可陈;演员们的演技也普遍痕迹显著。当然,作为一部以谈话内容为主要情节的低成本“科幻”电影,我们可以暂时抛开电影技巧的讨论,将重点放在片中的故事以及作者借以推销的世界观。
本片故事按照一个核心线索展开,即这个世界上会不会存在一个人,可以从旧石器时代一路活了一万四千年,一直活到现在?如果真的存在这样的人,他的人生经历又是怎样? 就这个题目,我认为更能吸引观众注意力的叙事方法应该是逻辑上推演的。当你由于严谨的推理而不得不接受一个难以置信的观点时,心理上的抗拒以及震撼就要比仅仅是被灌输该观点要强烈的多。
所以如果本片的思路是:男主人公John提供事实和线索,周围的人通过逻辑推演,不断逼近事实真相——即John是来自远古的不死人。那本片可能会更吸引人。不过本片的故事采用了另一个思路,即男主人公John在故事开始不久就提出自己是长生不老的原始人,影片的其余部分则是在试图证实或证伪这一事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