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唐大神高智商的标签就不用我多说了,毕竟人家除了医学,还去过麦肯锡投资公司。冯唐也是中国作家富豪榜上的人,而作假又不是他唯一的身份,除了诸多身份之外,他近几年又跨界到了影视圈,根据他的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春风十里不如你正在热博,超级剧集,18岁给我一个姑娘,8月15日开机。电影20来岁的你进入筹备,在微博上他表示,我安安静静体会人性,写小说,剩下的交给主创和平台。真是一个跨界小能手,对于他,这还真是一个好的时代。也不是说娱乐化不好,冯唐其实只是想做一个安静的美男子,比如说没事儿的时候,写写书法是他的业余生活。冯唐说,最初写字是为了酒后乱言,特别是在微博上乱言,第二天总想抽自己,但是喝完酒之后一定得干点什么,不如写毛笔字,就像老天如果把屎拉到你的命里,那就是你的使命,毛笔字和写文章一样,有着某种宿命。冯唐以前说过,写文章是自救,不让自己变疯,是救人,别人看了之后有所缓解,写毛笔字是一个自嗨解救,另外别人看了你的字,有点欢喜。
初读冯唐是在2年前,当时一位做媒体的朋友推荐给我,说最近冒出来一个新派作家,其文字犀利如手术刀,并号称妇女之友。好奇一读,的确有趣,尤其是时不时露出的各类性器词汇好似决堤的洪水一般冲入人的脑海,而后又买了几本杂文集,又发现此人乃中国文坛第一自恋狂,刚开始还觉是奇人必有奇行,但再读几本,发现几乎每部序(不论是他自己的书,还是给别人的序)都要给自己吹嘘一番,不停的告诉我们他做过麦肯锡合伙人,还不停的向我们展示他坐飞机用的包里面放什么杂碎的东西。次数越多,越对他提不起劲。自恋其实是有趣的,尤其是在大多数作家都显得特别谦逊的时候,你得确是会觉得他别具一格,但刚开始的自恋,渐渐就变成了狂,而他的文采又驾驭不了这种狂。别的作家也自恋,譬如柏杨,各类杂文时常吐槽自己,而吐槽自己才是自恋的高级形式。
冯唐经常在微博上晒书法,有的人喜欢的不行,有的人还想买来收藏。书法是从以书法为职业的书法家那里解救出来的,成为万人的艺术。然后冯唐就得出了结论,书法是万人的美女,他认为书法和女人一样,天生决定了绝大部分,天然胜过人工,人工之后再返天然很难,神来之笔胜过天然。自由的声色无处不在,但是这也正是冯唐这个人的特质,写字的人放飞了自己,看的人也心生欢喜,我觉得挺好。在这个信息化爆炸的时代,全球每个人都能红15分钟。相比于通俗的娱乐化,我觉得像冯唐这种人带点书生意气的娱乐化挺好。
我周围的文艺女青年们,十有八九都对冯唐如痴如醉,一提到冯叔,都瞬间变身花痴小老婆。买的第一本冯唐的书是《活着活着就老了》,最近读的是《在宇宙间不易被风吹散》。第一次知道冯唐这个名字是通过王小波的妻子李银河,李银河请他给书写续。于是冯唐的名字就和王小波连在了一起再也分不开了。而冯唐觉得自己第一次像个名人一样被大众认知,是因为一部作品被搬上了大银幕,就是那部范冰冰韩庚主演的《万物生长》。看似小众,实则高调,这是文艺女青年最喜欢的调调。
常有人把冯唐与王朔、王小波三人撮在一起比较,却很少有人会比对他们“自恋”的趣味。在王小波哪,自恋是一种迷幻的色彩,潜台词是:“我真心觉得我自己还不赖”。在王朔那儿,自恋是一把利器,“老子奏是这么流氓,你丫爱咋地咋地!”而在冯唐哪,自恋被发挥到了极致,成了人生的终极信条与存在意义,潜台词是:“卧靠!我已经牛成这个样子了呀?!”
冯唐在《王小波到底多伟大》一文里,有一句话:小波成于趣味,也止于趣味。《红拂夜奔》的前言里说:“我认为有趣像一个历史阶段,正在被超越。”这是小波的一厢情愿。除了趣味,小波没剩太多。除了《黄金时代》和《绿毛水怪》偶尔真情流露,没有见到大师应有的悲天悯人。至于思想,小波和他崇拜的人物——罗素、福柯、卡尔维诺等等,还有水平上的差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