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放观点,我觉得电影行业没有进入快餐时代。
为什么这样说呢,其实《战狼2》的异军突起就是一个鲜明的标志。
什么是快餐时代,快餐文化?我的理解是,快餐时代的作品指的是那些没有内涵、没有底蕴、实际内容无聊的、哗众取宠的电影作品。换句话来说,就是当今的小鲜肉和流量小花们主演的电影,我们可以看到,这些资本追逐的流量电影中,演员没有任何演技可言,只有一张精美但苍白无趣的脸,就像一个个木头美人,这些电影往往剧情比较奇怪,观众看完了整部电影也没能入戏,电影里没有剧情冲突,或者是演员的表演太过于出戏,剧本写得没有逻辑性,东拉西扯,总而言之就是,观影体验一点都不美好。许多观众甚至当时就离场了,连一部完整的影片都没有看完,就可以笃定的给这部电影打个最低分。
当今资本都追逐流量,大家都知道粉丝效应的可怕之处,偶像就是资本用来吸金的,偶像们消费粉丝,粉丝们只管电影里自己爱豆出现与否,根本不会去对他的演技、人品做出评价,他们认为,偶像的一切都是最好的,所以说,大多数粉丝特别是低龄粉丝都是盲目的,而资本正是运用粉丝的这种盲目性疯狂敛金。
可是今年《战狼2》的播出狠狠地打了资本一记耳光,看电影的不只是粉丝,还有许多被市场愚弄了很久的普通国人,他们不关心偶像,只想看一部精彩的电影,他们用票房证明了自己的消费能力,从今之后,资本要想赚钱的话,就必须仔细考虑了,快餐文化一般的电影大家已经不买单了,只有有质量,拿得出手的作品才会受到大家的认可,才会有利可图。
我的看法是:对的,进入了。但是还是那种将近未进的感觉吧,很多电影已经转进去了,但是还没有实打实的往里开。怎么个意思呢,大概就是我看不上这个行业,但是我不能没有钱,于是我先拍着点,不过我不是一直做的,我就拍拍的而已,看不上这个这个,但是还是放不下。
现在的电影经典的很少了,像《教父》《发条橙》之类的电影少了,文艺片也很少有人去涉及了,《罗曼蒂克消亡史》算一个,当时上映以后,看看豆瓣的评论,都是什么“电影,看不懂很正常,这是拍给下一代的人看的。”之类的话,电影的存在就是要经得起一些考验,不是你看过什么意义什么道理都没有弄明白的,你应该知道一些什么,导演想说的,想表达的,你应该有自己的见解,导演有自己的寓意,不同的看客都可以看出不一样的道理,但每一种道理都值得推销,这才是一部好电影应该具备的。
不是什么拍给哪个时代的人看的,是无论哪个时代的人看到这部电影,都会有共鸣,都可以从这部电影里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我觉得从什么时候电影进入快餐时代的呢,应该就是“IP”大热和所谓的“综艺电影”盛行的时候,电影开始进入了“快餐时期”,毫无道理可言,几百分钟的东西就是让你笑,乐玩就没有任何可以考究的价值的东西,没有任何什么值得思考的东西。
不会的,虽然现在有好多纯属圈钱的电影,用流量小花小生,故事粗制滥造,经不起推敲,然后票房还不低,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去拍这种电影,什么人都可以去当导演,作家,演员,什么人都想分一杯羹,可并不是什么人都有天分的,有的烂,什么《小时代》一二三四啊,但也不乏有好作品问世,像最近一些导演里,我觉得沈腾很棒。从《夏洛特烦恼》到《羞羞的铁拳》。算不上艺术,但也很不错啦。
娱乐圈里风气很浮躁,尤其是这几年,演员片酬越来越高,质量却越来越低。电影质量不好,但因为有流量,观众还一直买单。可今年这现象还是有所好转啦,观众开始注重电影质量。从今年暑期档来说,大爆的战狼,没有流量小生的助阵,单凭着精良的制作,和演员精湛的演技斩获了我国电影票房第一。而有杨洋助阵的三生三世却扑街了。这进一步说明现在观众开始不对流量买账,开始关注演员演技。
那些粗制滥造的电影没有像以前那么大的市场。这也促使那些导演开始去关注剧情本身的质量。"快餐时代"不会到来的。作为粉丝,我们喜欢他们,但那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被那些辣眼睛的剧情所糊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