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拆弹专家》之所以在五一档四五部大片左右夹攻的残酷现状下仍能保持票房领先,靠的是大家对于港片的钟爱和华仔代表的香港精神的尊重,更是行业题材的吸引力。香港电影擅长警匪片,香港警署的各个部门甚至公共关系科被TVB拍了个遍,匪徒的各种犯罪如黄赌毒、绑架、抢劫、黑社会帮会上位争地盘、江湖仇杀也屡见不鲜,但拆弹专家题材还是较少。我们印象较深的是成龙电影中的“剪红线还是剪黄线”,但现在炸弹的复杂程度早已登峰造极,现今世界各地的防不胜防的炸弹恐袭就是明显的例子。我们只是在新闻中看到炸弹爆炸后各种残骸,但对于炸弹背后的故事,却所知甚少。
行业题材首先要体现行业特点,每种行业都有自己的道具和场景。医患剧肯定是手术台,而不是手术不做,陪小孩玩了大半集。法律剧肯定是法庭,警匪片肯定是枪械爆破,所以这次,《拆弹专家》让你对各种炸弹一次性看个够,一开始就是匪徒制作汽车炸弹的场景,天然气出租车加上几桶汽油,黑红零火线,我们对中东恐怖分子的汽车炸弹的威力记忆尤新,这一次汽车炸弹用于抢劫金库的掩护。抢劫金库用了臭名昭著的C4,炸门是专长,这次直接炸开金库的大门。在日常任务时,有二战遗留的航空炸弹,
那是用来炸航母和战舰,穿了防爆服炸了也就是个全尸,不穿拆引线干活还方便些。匪徒姜武报复时用的是电饭锅炸点,利用汞和导电来引爆。还有小定时炸弹,遥控炸弹,手雷弹,当然重量级的还是最后炸毁隧道的1000公斤C4。虽然有主演对炸弹不厌其烦的专业术语介绍,但不用怕观众们看不懂,观众们的智商比你想象的高很多。
行业题材当然要体现职业精神。医生就是救死扶伤,与家属谈判交费用的事情让院方去做。律师就是维护公义,黑幕会有,但更多的要体现职业的底线,不能成为犯罪分子的保护伞。警察就是要维护公共安全,而拆弹专家则是用生命保护生命,所以要感谢上帝让你每一次都选对线。当然,现实是残酷的,面临生与死的抉择,有时候只能赌,每次寄望于上帝也是枉然的。所以,我们看到主演刘德华在一次次解决炸弹危机之后,救得了女朋友,也解决不了同僚的汽车炸弹,在最后面对庞杂的线路只能赌命。这一次,他输了,但救了隧道,维护了公共安全,实践了自己的职业信条。
行业题材可以谈恋爱,谈主角背景,但不能喧宾夺主,一切要为主题服务。所以刘德华特地找了宋佳谈恋爱,还交代从认识开始的恋爱。拆弹专家也是人,也需要家人的支持和同事的关心,所以女朋友和同事的担心和支持镜头在影片里有很多,倒是让拆弹专家这个角色更加丰满有层次感。自己有职业信条,女友的爱人,同事心中的楷模,匪徒的眼中钉。全方面立体化刻画人物,拆弹专家拆弹也会害怕,也会拆错线,也会让同事在面前惨死而不敢靠近,这才是人性。相比之下,内地的电视剧有个通病,就是注水。《人民的名义》老师和学生吃饭聊天可以吃两集,《外科医生》医生陪小朋友玩也可以玩大半集,以前的律师剧《离婚律师》里的一个当事人办离婚典礼扯了一集,这也叫主创没有职业精神。
邱礼涛以恐怖片《人肉叉烧包》闻名于内地影迷,最擅长的是低成本的邪典电影。但只要有了资本注入,他也可以拍出炫目爆破为噱头的高质量的院线主旋律商业大片。当然,导演的可贵之处在于他并没有死板地按套路出牌,拆弹专家也不是万能的,只要有恐袭肯定会有死伤,人质会死,拆弹专家会死,
最后灭恐袭的办法还是强攻,以小的伤亡换取大家的安全。将生命凌驾于正义之上,值得我们铭记那些保护市民安全的无名英雄,看完了给我的感觉就是,嗯,还不错,剧情还是挺完整的,有刺激的枪林弹雨,绚丽的飙车,感人的剧情,令人深思的主题寓意,外带一段男女情感戏,可以说这部电影该有的都有了,但总觉得有的地方表现得太过随意了,不是那么的完美。
电影开头就交代了故事的起因,火爆等一团伙去打劫银行,在此过程中卧底章在三暴露了自己的身份并抓了火爆的弟弟,而火爆逃脱了,从此打击报复便开始了,就有了后面的红隧事件。
影片中最让我感觉突兀的就是宋佳与刘德华的感情戏,就见了几次面,也没说几句话,感情咋就那么深了呢,我倒是觉得就算影片中没有这两个人的感情戏一点也不会觉得会影响剧情,有了这段感情戏我倒是觉得有点那么不和谐。
在这样让人紧张的影片中尽然有一幕让我泪目了,年轻的警察全身绑着炸弹,得知炸弹不能拆卸时,年轻警官的害怕,恐惧,紧张,渴望活着等种种复杂的情绪交杂着,嘴里一遍遍的喊着,我是警察,我有我的责任,远离人群,伤害减到最小,一遍遍,一遍遍,不仅影片中的人哭了,影屏前的我也哭了。
最后章在山壮烈的牺牲了,我对比结局并没有感到太多的意外,这样的结局在这样的警匪港片中似乎早已被熟知。总的来说这部影片还是不错的,虽然在细节的处理上还不是很完美,但我们完整的看完了。
当然,《拆弹专家》也有惊人亮点,当隧道中走出身带炸弹的年轻警察,刘德华眼看排爆不及无力解救他时,
含着泪花反复提醒他的那句:“记住你是一个警察,远离人群,远离车辆,原地不动,尽量减少伤亡”,这名年轻警察在大声的复读声中随着一阵爆炸声光荣殉职,这个场景让很多观众震撼流泪。
影片在有关炸弹的细节处理上也体现了香港电影一贯的专业性。其中首次呈现了匪徒使用电饭锅制作炸弹,通过汞和导电引爆,让人眼前一亮。还有对手雷弹,C4炸药,以及二战遗留炸弹的介绍,虽然专业,但不枯燥,真实再现了拆弹专家工作环境的凶险。在电视上观看都能感受到强烈的视觉冲击,想必大荧屏的体验会更加惊心动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