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韩国电影近年来发展的势头十分迅猛,但平心而论,其艺术水平、思考深度以及对社会的批判力度,与中、日相比还具有较大的差距。你所说的“韩国对人性的剖析和对社会的反思或者是传记电影之类有深度有思想的电影很多”,大概是因为烂片、尤其是国产烂片看得太多拉低了认知门槛的缘故。实际上近二十年的韩国电影,从对人性的剖析和对社会的反思方面来说,只有《老男孩》真正做到了“有深度”这一点。《杀人回忆》拍的很美,也很震撼,票房也好,但实际上它并没有拍出什么超出我们对“人性”的认知的东西,只能说“比较有深度”——相反的,金基德的《圣殇》就是“相当的有深度”了。总地来说,韩国电影在思想性上是较为缺乏的,这与韩国的文化氛围关系极大——没有深厚富有养分的土壤,是结不出丰满的果实的。题主现在觉得韩国的电影有深度、有情怀,其实主要还是因为自身见识不足,所以最好像那位长者建议的一样,努力提高自身的姿势水平。多说两句,其实中日韩三国在诺贝尔文学奖上的表现和电影界是一样一样的,韩国是零获奖——并且目测四五十年内也不太有可能有人能冲击这一奖项——日本有大江健三郎和川端康成,中国有莫言。并且,又是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2000年的法国公民高彳亍健也应当被看做是“中国作家”。此外,1938年获奖的赛珍珠(具有中、美双重国籍),其代表作《大地》也是部Chinese Interest的作品,因而从技术上说也可以看做是“中国作家”。当然诺奖的口味比奥斯卡最佳外语片那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不过泛泛说来,还是可以看出中、日两国在文化领域对韩国的压倒性的优势。
韩影就是佳片太多,经典太少。社会抨击太多,伦理宗教太少。点赞最多的朋友观点简直太赞同。观众接受面太不一样。老男孩豆瓣8.3,反观素媛这类社会案件多少?9.1不是说素媛不好。同样对比儿童性暴力类电影,答主高三党,问及周围同学熔炉和素媛更喜欢哪一部时,几乎所有清一色素媛。而这两部片子,熔炉的犯罪过程和回击过程更加具体,素媛则在儿童的心里重建上着笔更多,熔炉画面感更偏暗淡,素媛则更偏淡淡的温暖。而我们大多数观众并不喜欢赤裸裸的人性和暗淡的画面铺展开的影片。但,人性,绝逼是得奖一大重点。所以韩国得奖影片便都是老男孩和圣殇这种人性卖点,而是我周围朋友接受无能安利无力的乱伦戏码。流传广的,未必就是经典了。
我总觉得,相比较而言,有一大批韩国电影的思想高度不够,不能跳出自己讲的故事。总有种“看山是山”的感觉,情怀不够,抑或是说不够悲天悯人。我倒不觉得韩国电影被高估,只是我们接触到的中国本土电影太扶不上墙罢了,so,看谁都是新鲜景儿,有对比才有差距嘛。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亚洲地区是非常少的,基本都是日本的电影。得奖的都是极有本国特色,反映本国文化历史,主题深刻。最关键还要对那帮评审老头的口味。韩国的惊悚悬疑类电影虽然质量优秀但显然不符合最佳外语片的定位。温情催泪式的电影也是如此,并无明显韩国特色。,且主题显得小气并不够格。包括一些古装电影也是这个问题。其实金基德有拿奖的实力,但遭不住评审不好你这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