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小的时候看这部片子,觉得好温暖。玛利亚和修道院的嬷嬷之间的类似亲情的感情,和孩子们之间的那种亦师亦友的情谊,和上校之间朦胧美好又充满戏剧化的爱情。还有那美丽的雪山,草原,湖泊,真难想象这部片子是1965年拍的。在遥远的八十年代末,我第一次用家里的录像机看到的时候,震惊了,给每个来家里的小朋友一起分享。至今还记得那时候的翻译人员的声音,翻译的真好啊。现在想来,也许那就是一种审美上的震惊。第一次接触好莱坞式的故事,音乐,舞蹈,传递出来的价值观。还有中间穿插那么多段的歌舞,无论什么时候看,都觉得美好。长大后学了英文后,再看原版的时候,还是非常的喜欢。每次那些熟悉的音乐出来的时候,还是会特别的喜欢。
小时候看的是热闹,长大后,还看出来各种人物的性格,他们之间的关联。父亲和成长中的子女之间那种既带有隔阂又想靠近,又不知道该如何靠近的复杂情感。父亲和儿子之间那种带着威严的爱,父亲和处于恋爱期的女儿之间那种不舍的爱和对她男朋友的挑剔,和最小的女儿之间那种心疼和歉疚的爱……还有第一次看到大家对于“和自己不同的”人,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修道院里,玛利亚是个异类,有很多嬷嬷都觉得她怪,但是,和我生活的世界不同的是,她们对于和自己不同的,离经叛道的人,是包容的,宽容的,等待的,不强求和自己一样的,甚至鼓励她追寻自己的内心。十岁左右看的时候,大概是第十遍了吧,看懂这些的时候,内心很感动,很震惊,很……半天缓不过来。那个下午,对人和人之间的差距有了第一次的思考。这是这个片子对我的为人处世上的影响。后来知道,学会的词多了,才知道那是一种尊重,包容,体谅。音乐,让这一切都润物细无声的准确的流淌到观众的心里去了。
还有,那时候第一次看到了什么叫优雅。不仅仅在于穿着。一直记着上校和男爵夫人在订婚宴上的分手,两人的优雅和大方,给对方留余地的样子。上校把说分手的机会留给了男爵夫人,男爵夫人察觉到他移情别恋,虽然争取过,但也优雅祝福,平静离开,不吵不闹。那时我还不识字,就被这种风度震惊到了,发现和我平常看到的大院里撕扯头发的吵架打架的叔叔阿姨们怎么完全不一样。随着岁数的增长,也经历过一些分手,从没有撕破过脸。这是这部剧对我爱情观,分手观上的影响……有人说价值观是一种审美,深以为然。
还有玛利亚和上校结婚后,她对于长女丽萨的恋爱观的教导,告诉她如何应对失恋,都让我刷新了很多观念。还有那句最经典的台词——上帝在这儿关了门,一定会在别处开扇窗。在那个鸡汤还没有崩坏的年代,很久的时间,这都是我的座右铭,某种程度上,这片子带我第一次知道,要乐观,要积极的活着,要相信有美好的事情发生,要努力,不要放弃。即使现实环境不好的时候,也要努力的让自己快乐下去。玛利亚教给孩子们那首在自己不快乐的时候唱的歌,当我学了英文后,我就一个一个词的翻译出来,标了音标学会唱了。《My favorite things》,好难学啊。但不开心的时候唱唱真的管用。你们试试。很多年后,我才知道,这种人生观,叫做——苦中作乐,境随心转。这是很坚韧乐观,很高级的一种东西,生活难免艰难,但要能找到让自己快乐的方式,让身边人因为自己过得好一点。这很重要。现在看的更多了,见识也多了,知道了这类故事其实是童话,是“灰姑娘”的变种,是“玛丽苏”,是女屌丝的逆袭,但我想说的是,是啊,那又怎样啊,不影响它好看啊。五十年都快过去了啊……还有,上校好帅啊,让人心跳加速,面红心跳的帅。两人共舞的情景,第一次让我感受到,爱情真美好……
青蛇:
王祖贤和张曼玉将两蛇的妖气媚气,演的无人可比。
每个男人,都希望他生命中有两个女人:白蛇和青蛇。同期的,相间的,点缀他荒芜的命运。——只是,当他得到白蛇,她渐渐成了朱门旁惨白的余灰;那青蛇,却是树顶青翠欲滴爽脆刮辣的嫩叶子。到他得了青蛇,她反是百子柜中闷绿的山草药;而白蛇,抬尽了头方见天际皑皑飘飞柔情万缕新雪花。
每个女人,也希望她生命中有两个男人:许仙和法海。是的,法海是用尽千方百计博他偶一欢心的金漆神像,生世位候他稍假词色,仰之弥高;许仙是依依挽手,细细画眉的美少年,给你讲最好听的话语来熨帖心灵。——但只因到手了,他没一句话说得准,没一个动作硬朗。万一法海肯臣眼呢,又嫌他刚强怠慢,不解温柔,枉费心机。
得不到的方叫人恨得牙痒痒,心戚戚。
当然是大话西游了,当初紫霞只用一件物品去找自己的一生所爱,却忘记追逐自己的内心,直到后来才发现,自己喜欢的只是沿途的风景,却错过了最美的风景。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我知道有些人可能认为它是一部烂片,而且是很烂很烂的片,但是在我第一次看到这个片子的时候我就被吸引住了,可能是个人的口味吧,这部片子我看了不下三遍,每次看都有不同的感触。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电影的结尾那段纯音乐,配上张天爱的笑,完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