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痛恨父母的情绪之中,我们内心其实是对父母充满了不确定的,我们无法扎扎实实地定义自己的父母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或到底在自己的生命中是扮演什么样的色,这种混沌,让人不悦,所以我们与其说是讨厌父母这个人,我们更是讨厌父母无法带给我们一个稳定成熟的家庭日常生活。也许我们想要知道到底是什么样的父母,让这一切娜么难受,自己想要痛恨,是我们想要渴望的成熟家庭,但却又获得不得。或许我们换位思考一下,父母做了什么,让人想要逃离呢?有些父母总是坚持自己是对的,这让你感到难受,因为你不确定你是否在家庭中被支持了。有些父咱己在逃避你,所以你不知道他们到底是谁,到底在做什么,你只知道他回来识想做自己的事,不想打理你,而他们也从来不知道你到底在做什么;有些父母总是把孩子,当成孩子,即便孩子长到了,他还是孩子,许多人成年后,或许比起父母更能成熟应对事物,但父母的控制与干涉,也让人感到愤恨难受。有些父母离异,带给孩子的冲击很大,因为在离异之间,上面提到的不确定感,都会冒崃,你怀知道什么才是家庭,你不知道什么才提是爱,你害怕离异带来的冲突,你害怕父母的争吵,所以父母成了值得痛恨的对象,因为他们每有善尽保护你的责任。有些父母无法拿捏界线,无让孩子导自己的生活,不愿意倾听,这都是让人痛恨的地方,因为成长之所以称为“成长”,我们势必在心中想要长出某些东西,而独立自主的机会便是我们想要长出来的,那些干涉自己的父母,都让自无法清楚地明家庭倒底是为了什么,无法去确信母真的是一个值得相处的人。
没有完美的父母,他们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人生对于他们,和对于我们一样,都是头一遭,大家都是新手。我觉得作为子女,如果已经认识到了父母的问题,那在无法改变父母的情况下,唯有提醒自己不要犯同样的错误,如此方不辜负自己所承受过的痛苦。不知道题主是被具体的事情困扰着还是走不出自己的情绪,如果是前者,只能就事论事去解决,放下对父母的期待,按照你觉得对的方式去做。至于怎么判断对错,也许题主会陷于矛盾和挣扎,那就想想当你老了,会不会后悔这个决定。如果是情绪依然在影响题主,只能劝尽快放下心结,可以看看张德芬《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里面的观点比较有启发性。比如,一件无可挽回的事情发生了,过去了,第一要做的不是后悔,而是臣服,不要再抱有“如果当初怎样怎样”的想法。
其实每个人都会经历你的这种情绪。只是程度不同迫切希望与父母切割。这个时段,你看他们做什么都不对,你希望他们能够“觉悟”。能够认识到他们自己的错误。能逐渐改变成为你所希望的那个样子。等你经历的足够多的事情。比如贫穷,结婚,生子,扶养,希望,失望,绝望,认命……你会发现,你对父母会有新的认识。也会有更多的包容。也不再期望他们有所改变。只是接受了他们原本的那个样子。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父母都一门心思希望子女结婚成家。因为,这样子女会经历自己同样的轮回,从而改善你们之间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