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觉得,一个导演把一部电影拍好,就是完成了使命。但是,观众买不买账,真的无法预料,没有人知道观众到底想看什么东西,而且有时候观众也不知道自己想看什么。所以,电影在一定程度上,是一场赌博。
对于前些天,冯小刚提出的电影人还是要拍出属于自己不一样的东西,我深感同意。但是,对于冯小刚指出的自己的成功案例《我不是潘金莲》,我倒不是很认同,不是不认同这部戏,而是对于《我不是潘金莲》到底有多少成分是因为冯小刚这个名号才得以面世以及广受追捧的,我们不得而知。所以,这个案例并不足以支撑拍出不一样的电影,观众就会喜欢的论断。
或许有那么多人会买账,是因为冯导的戏,还有范爷的演绎。当然,我并不是指《我不是潘金莲》这部电影不好,而是无论是多么好的故事,都要有卖点。
不一样的电影肯定要有一个很好的故事作为基础,这是肯定的,也是赌博成分最大的一个环节。剩下的我们可以多多少少让成功的几率增加。
我认为就在当今电影圈的大消费和大热潮下,很多观众其实都瞎蒙乱撞的,它们需要一种引导。所以新时代的导演想的不仅仅是怎么讲一个好的故事了,更要知道怎么更好地把自己的电影营销出去,这是一开始就要想好的策略,不需要像营销部门那么详细,可能从选角、宣传点之类的,导演都要第一步想到。
如果说小四特别擅长新时代的“造势”,那么我们传统的电影导演就只是埋头在拍片而已,这种新时代的做法是不是可以有一种恰到好处的融合呢?新时代的导演不要那么浮躁,多产出点实实在在能思考的东西,而老导演也学着创新自己的电影营销思维。
我们很多时候会觉得一部片里,有小鲜肉就产生一定的偏见,但是导演如果好好利用起小鲜肉,不管是演员的宣传效果也好,还有演员身上所潜在的特质也好,都能够让电影实现双丰收。
作为电影圈内的人士,我必须说一句,中国电影如果不采用分级制度,永远都是垃圾电影。
不跟风就能成功?不一定吧,在这个唯利是图的电影市场,票房代表了成功。
《煎饼侠》的出现反应出中国电影只能产出垃圾中的垃圾。
也许有朋友说,也有好的电影啊,是啊,但是为什么好的电影,优秀的作品拿不到好的票房呢?
盘点最近几年爆热的电影,你会发现除了喜剧,其他都没有多好的票房,第二名应该是青春偶像剧。喜剧代表有《人在囧途之泰囧》,青春偶像剧代表有《夏洛特烦恼》。除了占据了十一档的风口期有利条件,再加上本身题材符合大众口味,所以赢得大部分市场份额,但说实话,这并不能代表它就是好的作品。
我认为在电影分级制度实行之前,很难有非常符合观众口味的电影,要么就是非常大众化的,要么就是小鲜肉,小美女的,就是没有特别走心的。
电影分级制度将真正细化电影,把各种类型的电影质量提升,那时候才会产生一大批各种类型电影的死忠粉。
不跟风的小众电影应该是电影分级制度来临的前兆,不为迎合所有人的口味,只为了某类人群的电影,有一定市场,恐怕观众看完都是一半骂声,一半赞扬。所以还是期待电影分级制度的实行,可以使电影市场更加火爆。从15年,电影市场开始没落,相信不久,电影分级制度就会实施,刺激电影市场,我们将迎来一批符合我们口味的电影。
不跟风且拍出不一样的电影,能不能俘获观众的心不一定。
因为风格独特,视角不同就能说明这部电影好了么?演技编剧导演手法可能才是让观众愿意买账的东西。
有些电影题材或者是拍摄方式演员演技被观众大肆吐槽,对于行业来说其实是好的现象,这本质上是观众在进步,不是观众变少了,而是观众变聪明了。
观众看的是别人家的故事有自己的影子,或许是大国情怀,也许是怀旧情怀,但是这都逃不了对编剧和演技的要求。当然一个新的角度例如我和黑粉结婚了 不否认爱豆的魔力,但这个幻想性实现更能圈粉。
我们来说说跟风问题,为什么那么多女生喜欢PAPI酱,就因为她毒蛇却真实,敢爱敢骂,她嘴里骂的就是影视作品里面经常描写的那种女性形象,你们没发现吗?为什么洪荒少女傅园慧会辣么火?是因为她有成绩够努力不做作,更深层次是她努力,真实,做自己。
而在电影里面,女主什么样子傻白甜,什么好事都是主角的,永远不死的设定,要考虑观众心情,让他们活到大结局,可我记得我初中那些年,一些悲情故事也没少圈粉啊。
观众心,海底针……观众都是挑剔的,想要彻底俘观众的心,可不是这么容易就可以做到的。
光影纵横,电影折射人生,能反应人性和社会的才是好电影。但是太多千篇一律的电影了,大多都跟风和雷同。
拿前两年大热的青春爱情电影来说吧!堕胎分手颓废等事件每一部电影都要有所涉及才算是拍了青春片。《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匆匆那年》《同桌的你》……一堆类似的电影扎堆
能拿的出手的中国电影实在是太少了,要不然历年中国电影冲击奥斯卡都以失败告终呢!好电影也不是没有,而是老早之前的电影了,如《霸王别姬》《活着》
要有特点和代表中国电影才能有好的发展,例如香港的警匪片,尔冬升和杜琪峰导演的作品就很具有代表性。台湾的小清新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听说》《蓝色大门》《一页台北》等都很具有特色。
中国电影很多方面都有所涉猎,但都不精细。电影只有几个小时,但是背后却需要很多人的努力,希望中国电影能有所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