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论名气的话,无论好坏,庾澄庆在大陆的名气确实不如周杰伦、汪峰、那英三位。在我身边就有很多人是看了好声音才知道有庾澄庆这人,才开始关注哈林哥的。娱乐经济,名气是很重要的,名气越大,代表能为节目带来的关注量就越高,对于节目的价值就越大,因此节目组也愿意支付更高额的费用。这是市场经济所决定的。
下面扯扯另外三位导师。另外三位导师中,周杰伦的名气应该是最大的。“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菊花残满地伤你的笑容已泛黄”“快使用双截棍 哼哼哈兮”,无数经典的歌曲陪伴了无数的80后90后,以周董的才华,相信在未来肯定会继续创作出更多经典的歌曲。总而言之,周董是神一样的存在。那英,流行歌坛天后,是中国第一个获得金曲奖最佳女歌手的人,也是中国内地第一个在香港红磡开演唱会的歌手,《白天不懂夜的黑》、《征服》、《默》等歌曲广为人传唱。汪峰的名气,成绩是一方面,还有另一方面是章子怡、“半壁江山”以及永远上不了的头条的功劳。
哈林,当然也是一个很有资历很有才华的人,但是由于早期在台湾发展,不为内地人所熟知,这也可能都导致其片酬较其他几位低的原因吧。
中国好声音四位导师,可以说只有庾澄庆在大陆没什么资源,但是因为其身上拥有很强的综艺感,所以在中国好声音也算是综艺笑料担当。
然后我们回过头来看一下其他三位导师,周杰伦想必不需要多说,开启新的流行音乐时代,他的歌曲红遍国内外,年轻人的粉丝层非常雄厚,我自己不由得相信,中国好声音请周杰伦来当导师就是要提高节目收视率,原本像好声音这种模式很固定,要靠导师各种抢和甩卖点来提高学员看点,其实观众很容易膩,几季好声音下来,真的要加些大卖点才行。我有时候偶尔会看一看,也是因为周杰伦,要不然不会再看了。
那英是中国歌坛的第一代歌星,歌坛的一姐,在圈内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是无话可说的,出场费不是导师中数一数二的那怎么说得过去,而且那英在节目中的搞笑也是卖力的。
然后再是最有争议的汪峰,好不容易靠章子怡上了头条,获取关注度,给事业迎来第二春。而章子怡绝对是节目中很好的调节气氛的调料,章子怡无疑抬高了汪峰的身价。
而庾澄庆只是台湾的天王,在大陆唯一可以说经典的就是情非得已,也甚少真正到大陆来拓展自己的事业。在大陆的基础相对就弱很多了。
我觉得是无绯闻,无噱头炒作的原因。
从出道看,庾澄庆和那英无疑是出道比较早的,而庾澄庆在1989凭借歌曲《让我一次爱个够》就已经成名港澳大陆,而后在电视剧《流星花园》中的《情非得已》又是红极一时。在当年,他娶伊能静,生子,更是轰动性的消息。而绯闻从他和伊能静交往,到**出轨事件,到他再婚,仿佛也只有这三件事而已。
其他导师则不同,仿佛更有料一样,从周杰伦的双J到美女主播侯佩岑再到混血美女昆凌,从汪峰老师的前前妻到前妻到小苹果妈妈到国际章,从那英的足球选手高峰到怀孕到**出轨到二婚.......
从资历上说,庾澄庆无疑是最深的。唱歌技法上,与其他导师也不分上下。出场费无疑是取决,噱头的原因。因为有噱头有看点,才能吸引眼球,有高收视率。而对于节目组来说,像庾澄庆这种虽然是诙谐幽默的实力派歌手,但是没有花花绿绿的新闻,甚至离婚之后都咬紧牙关和前妻做好友的人来说,无疑是没趣的。所以,收入少一些也是正常的,毕竟他们“卖的”就是噱头。
我倒是认为如果节目要是多放一些时间给选手,而评委多一些纯干货的点评,少一点儿插科打诨嬉嬉闹闹的“表演”,会更好~
投资是得看收益的,要想将利益最大化,必须学会投资。
四位导师,那英,汪峰,周杰伦,庾澄庆。
那英队出了三个冠军,同时那英在90年代就红遍中国了,资格在那里,拥有大量的粉丝,出场费高也就没什么了。
汪峰在摇滚界也很有地位,也有很多好的音乐作品,另外还有章子怡的帮助,可以吸引大量的粉丝关注来提高收视率。
至于周杰伦,现如今年轻人都是听着他的歌成长的,节目百分之八十收视率都是来自周杰伦的人气,他的出场费想不高都难。
而哈林,也就是庾澄庆,虽然出道也很早,实力也很强,但相比较其他三位,他在大陆的人气相对较低,只有一首<<情非得已>>让观众熟知,吸引收视率当然不高,所以出场费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