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个人觉得美版的这个剧已经基本跳出福尔摩斯的各种传统设定了,比如这一版福尔摩斯没有标志性的风衣和猎鹿帽(可能因为背景设定在纽约的关系),也没有各种禁欲的行为,话说美版福尔摩斯是会滚床单的哎哟喂……还是跟the woman滚哎哟喂……所以我看到的是一部借鉴了福尔摩斯部分人设的夹杂着男主角的英式发音的发生在纽约的刑侦新剧。就这部剧的内容而言,我在看的时候有时候会觉得福尔摩斯语速太快(貌似语速快已经变神探标配了=。=),有些思维太跳跃,有时还会有前文提到的线索什么的后面案子都结了却完全没解释,阿加莎的某些作品改编的影视剧也有这个问题。作为一个看侦探剧侦探小说总妄想提前找到凶手的人,我表示挺累的……案件本身没什么新意,有创意的部分应该是华生也慢慢变成顾问侦探的这个设定。这一版的华生不会始终瞪大眼睛呆萌萌地看着福(想起潮爷了),而是在福尔摩斯的训练下掌握了各种撬锁和破案的技能。从一开始什么事情都要夏洛克来解释清楚,到后面自己一个人挑大梁来破案,华生的身份转变也算一个亮点吧~这个剧看完之后感觉更像一个老朋友,虽然没有特别特别华丽的剧情或者人物关系,但是里面的好多细节能感到这部剧真的不错,我记得有一集他们去唐人街探案然后里面还有好多中国元素,女版华生也是棒棒棒!!看完之后还是不停想看的一部剧。
理论上是可以实现的,但是原作中许多的结论太过仓促,电影更不用谈,也就是说掌握足够的信息才能推导出更准确的结论。另外基本演绎法需要大量知识和经验做为支撑,要求使用者拥有强大的记忆力,《神探夏洛克》中提到的记忆宫殿就是很不错的设定。若人工智能再进一步,想来这种事对它们会很容易,前提是它们不会干翻人类。
推理上是可以的,但更多的时候得到的只是各种方向的可能性,而不是一个确切的结论通过对人性的认识和各方面知识的积累,可以推理出很多可能性。知识越广了解越透彻,遗漏的可能性就越少,不确定性越小。当有不同的可能性的时候,就可以像做实验一样,先猜测对方可能会有什么样的举动,再验证这样的举动符不符合自己的假设,之后不停的改动自己的假设,让假设越来越接近推理。如果没有足够的信息作出假设,就设法获得更多的信息。。。
在熟悉的领域里,你是可以做到的。比如你是个渔民,生在船上,活在水中,长江中下游的水系就是你的家,偶哟?有条鱼从水中跃出,只露出了小半个尾巴,你会大声呵斥:旺财~!你以为你从两个月大起学会跃出水面后,15岁了!还这么贪玩~!朝北游三公里,那里有个水涡,聚集的虾比较多,去吃!明白否?你从半个鱼尾认出了那是旺财,哦,这名字还是你给它取的。人,不能面面俱到,但是再某个领域,或者某几个领域里,是可以的,信息量要足够大,储备要丰富。单个方面还是可以做到的,多个方面,方方面面,就不可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