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丽颖熊猫直播观看人数也为13亿,似乎大家对直播平台人气作假都见怪不怪了,本文想聊聊直播平台的人气水分问题。
研究平台:斗鱼、熊猫、战旗、龙珠、虎牙、全民
工具:Python、Golang
数据来源:Alexa 及直播观察网,
概念解释:直播指的是从开播到结束,直播时长大于半小时即记为一场直播(小于30min的直播不计入) 。
人气的概念:斗鱼德云社笑笑在直播间爆料:斗鱼的人数并不是在线人数,而是人气值。人气值的计算方式是一段时间内的点击量再乘以一定的倍数,而不是我们认为的观看在线人数乘以一定的倍数。 那么目前直播间的人气到底是如何计算的呢?
1.人气值=单位时间内点击进去的浏览数*倍数
2.在线人数=在线观看人数*倍数
以某平台为例,尽管标注是人气,但衡量的单位是人。但具体指的是单位时间内的点击人次还是在线观看人数,浏览众多直播平台均未找到准确的诠释。这也许就是直播平台和观众打的花边球之一。
前面要说的话:
1)数据只适用于6个平台比较,但并不代表作为参考的那个平台没有水分。 数据只适用于6个平台比较,但并不代表作为参考的那个平台没有水分。 数据只适用于6个平台比较,但并不代表作为参考的那个平台没有水分
2)其实上述3种方案计算水分并不精准,有测试,平台根据人气变化调整系数,比如在0-1w的系数和1w-10w人气之间的系数并不相同,具体是怎样我并不清楚,让大家失望了。
3)不同直播间的水分不相同,平台可能为了捧一个人而故意加高。
4) 弹幕方法不可取。 在人数较多的房间,服务器会根据压力大小对弹幕自动分池。一般情况是5000人一个讨论组,其中包括游客。(游客是不能发言的,只能看到弹幕)其他情况为根据服务器压力对分组人数进行自动调整。其中还有一部分观众是只看直播不喜欢发弹幕或者直接屏蔽弹幕的那种。
直播平台为了推广直播间,后台默认给直播间增加人气值,播平台想包装推广某个主播的时候,也会运用后台数据,给主播“稍微加一点人气”,从而给用户造成心理暗示,使其更愿意参与互动和送礼物打赏。现在各大平台对此心照不宣,不同的只是水分。
2、TB等方式刷
买粉刷热门似乎已经成为直播圈公开的“秘密”,这种操作正在变得批量化和规模化。
3、直播平台和经纪公司相互合作
比如说,直播平台花4000万签一个网红,钱交给网红经纪公司;网红经纪公司再拿4000万去直播平台上给这个网红买礼物打赏。这样一来双方其实都没有花钱,数据做得很漂亮。
造假问题各个行业都存在,只是严不严重的问题,我帮人刷过视频,微信,app等等关于数据一块的为什么有人要刷呢?就两个目的1.为了数据好看2.为了带来流量第一种纯碎是为了数据,为了报表好看。(比如帮某著名国企刷过)第二种为了带来流量,比如app冲榜,刷到榜单就能带来不错的曝光。作为公司,要了解刷应该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不然死的很难看(国企除外) 客户有的知道有的不知道,知道的也都接受这个现实,那些不合理的猫腻大致都能看出来,目前平台就这么多,投视频短平快,而且再贵也不会比电视贵,减掉水分也还算是主流选择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