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肃妻女就“音乐著作权收益”起诉闫肃儿子,金钱又一次打败了亲情。
俗话说血浓于水、亲情无价,但总有人在金钱面前丧失了做人的良知。“有钱能使鬼推磨”,男尊女卑,闫肃妻女要那么多音乐著作权收益干什么?老子的应该全部遗传给儿子,闫肃儿子想独吞,所以才逼迫母亲、姐姐联名起诉,实在是无奈之举、家门之不幸。
欲壑难填。人若是贪得无厌,必然自私透顶,只管自己不管别人。作为儿子,哪管垂垂老矣的母亲,以及有同胞之恩情的姐姐。这样的实例,在普通人群中还是有很多,令人唏嘘不已:
譬如笔者的兄长从小被宠溺,为人处世无底线,父母为其结婚就欠下巨债一直还不清,后来为维持其小家庭的存在,外借很多钱贴补,其中母亲从笔者这里挪借不计其数、从未归还。念兄弟骨肉,笔者从未要归还一分钱。后来家里老房子被父亲与兄长私自抵押还债,令后来享受国家拆迁政策时候,笔者片瓦无存,而兄长咸鱼翻身,将所剩家产全部据为己有,父母也无分得丝毫。如今父母八十高龄,却要笔者分担赡养老人的费用,况且兄长把自己作的孽全部颠倒黑白...母亲还在外面躲债,父亲只顾自己香烟老酒得过且过,而这位兄长不仅不顾母亲死活,还要把一切责任往笔者身上推,至于之前欠款、房屋分配事项全部抵赖得干干净净,俨然正人君子一枚。
所以,作为父母还是从小就要教育好子女,尽量不要发生亲情自残的现象。作为一个人,还是要多些良知。作为相关部门,最好完善机制,不能让老实人吃亏,不能让作恶者得不到惩罚、令其气焰更加嚣张!
人性使然,本不必大惊小怪,不过他们是镁光灯下的公众人物,大家便不由自主在意识上把他们想的高尚了,在意识层面对他们“严要求”罢了。人非圣贤,烟火尘埃,谁人不爱财?太史公早就总结过“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
2016年8月16日,北京市一中院对一起民事案件进行了一审判决。这起案件的原告方,是已故的文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唯一的儿子,今年已经81岁的季承。被告方是有着118年历史的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北京大学。季羡林儿子状告北大 ,上亿收藏品是公益捐赠还是遗产一案。
大师李敖今年3月因病去世,后事全部由第二任妻子王志慧及子女李戡、李谌处理,非婚生长女李文因不满被排除在外,怒向台北地院提告请求鉴定亲子关系以分得李敖遗产。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表彰的已故陕西作家路遥,在1999年时,路遥女儿路茗茗年满18岁。不久,路茗茗将母亲告上了法庭,与母亲同为被告的还有两家出版社。
首先,他们能够成为人群中熠熠生辉的人物,必定是长期在某一行业领域有深入钻研,进而有突出贡献。这些钻研的时间往往忽略对子女价值观念的教育,以至于那些伟大人物在去世后出现他们的子女对簿公堂父子反目成仇的现象,我们只能说他们都是高尚的人,但子女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利益也未必就是坏事,当协议调节不成时。
闫肃先生生前没有留下遗嘱,而家人多半是对钱款的分配谈不拢,只好对簿公堂。利益面前,血浓于水的一家人也不得不为各自的利益着想,实在让人寒心,但闫肃妻女为什么起诉闫肃儿子,也涉及到中国的一个普遍的传统观点,认为父母过世后家里的财产都是传男不传女,或许也有这个原因在,所以一家人谈不拢,就只能走法定继承的程序。
在当代社会,虽然大家对美都比较追求,但是还是要适度。我觉得每个人本身都是美的,没必要非要去整容。整洁的外表,美丽的心灵就很好了
我就想不明白,阎肃逝死之后,为什么还引来这样的纠纷,一家人就不能和和睦睦的吗?我想说严肃的这些音乐著作是属于全中国喜欢她的人。
生活中不管亲情和母子关系,在利益面前,一切都是浮云。这也表明闫肃老爷子生前可能没有立遗嘱,才引发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利益纠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