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陈岩石那晚上一个人坐着小板凳,扛着面前那个巨大的铲车,我哭了,因为想起了我的姥爷。我姥爷的经历和陈岩石有点相似,当然官没那么大,只是一个国企的后勤处长。
姥爷当年是地主家庭出身,学业出色,身材挺拔,在当年也算是男神级的。为了家国情怀加入了人民解放军,在锦州战役中只身炸碉堡,险些丧命。那时真是陈岩石讲的那样,他当时前面上了三个战友去炸那座碉堡都被机枪打死,第四个是他上,他大腿擦中一弹,挺着伤痛完成了炸碉堡的任务,可惜逃跑不及时,被炸药的余威震的昏了过去。
昏迷几天都不醒,排长遗憾的说,送去埋了吧。姥爷在途中苏醒,捡回一条命,但是从此一辈子耳朵都有点背。解放后,以营长衔进入我省汽修厂,负责后勤工作,为人大公无私,比较铁面黑脸,得罪了厂里不少人。以至于文革开始后,第一个被揪出来,因曾经的地主家庭身份,被揪斗。听说脖子挂着细铁丝绑的大铁牌子,跪在广场,细铁丝勒出血顺着脖子淌。在一次批斗中,一个之前在工作中得罪过的工人公报私仇,拿了个木棍冲上台向他脑袋上砸了下去。一个敬佩姥爷为人的另一个工友也冲了上去,帮着姥爷扛了一下,要不当时他几乎就没有命了。文革后,平反。继续主持后勤工作,他是给工人分房子的,结果自己却没有房子,和姥姥挤在单位的一个小办公室内。后来临近退休给了一套老的日本房,两个屋子,一个屋子是小屋和厨房,是被另一个工人的违建房完全挡死屋里完全是黑的,全年一丝阳光都没有,另一个屋子几平米大小。但是他对这些一句怨言都没有过!
00年左右,他脑血栓发病,全身瘫痪,神志不清,卧床两年后离世。死前连一个褥疮都没有,他的亲儿子因为恨他当年有权却没有给他们带来任何福利,几乎不来看她,瘫痪以后更是不来了。我姥姥是1990年和他结婚的,他是我的后姥爷,因为敬佩他的善良和耿直,他卧床的两年,是我姥姥和这些继子女孙来照顾他的。
其实有很多人不喜欢陈岩石,因为觉得很别扭,包括我。如果陈岩石是真实的人,我也愿意顶礼膜拜、热泪盈眶。可惜,这个人物被塑造的太伟大了,以至于有点难以入戏。不过话说回来,像我这么挑剔的人,《人》剧还远远不足以让我入戏。这里要回到小说、影视剧的创作技巧上,《人》是一部贴近现代生活的电视剧,其剧中人物要与观众有强烈的人生共鸣。剧中故事,要么直接发生在观众身上,要么发生在观众身边,此所谓“剧中常有座中人”否则,就会产生距离感。作为对比可以想想《复仇者联盟》,情节扯淡一点也没关系,观众是以另一种方式代入剧中角色的。
故此,陈岩石这种人离我们太遥远了。不少答主回忆起自己的祖父母辈,声称见过同样伟大的人物,我不否认也不质疑。可惜,我没有见过。我见过的老英雄、老党员照样有私心,而且还不小。很多观众同样没有见过陈岩石。所以,观众对于陈岩石的共鸣是相当有限的。相反,祁同伟就让人有共鸣感的多。他身上发生的故事,部分的发生在每个人的身上或身边。所以,观众甚至会同情这样一个真小人。我想,这或许是作者的意图,刻意去塑造一个身世曲折、缕经磨难、思想骤变的小人物。但如果作者、导演希图观众喜爱并崇敬陈岩石这个人物,那就是写作、拍摄功力不到家,过犹不及。
习惯黑暗、潜规则的自私之人,突然看到一个一心为民,不图己利的无私之人,起的第一反应,绝非是佩服、感动,而是厌恶与恶意,这种伟光正的存在,简直更加衬托了自私之人的丑陋。在他们心中,当官之人,尤其身居高位者,必定是贪婪无度、擅用职权、谋取私利的人,怎么可能会无私奉献、勇于担当、卖房捐钱呢?这一定是作秀!这一定是沽名钓誉!这一定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感!还不知背后是何等肮脏呢!孰不知中国一路崛起,恰好是这些“作秀虚伪之人”功劳最大。前几十年靠的是这些“沽名钓誉”的老革命、老干部、老红军。现在可以靠的,不是这个答案下的喷子,而是那些赞同这种精神并愿意传承的人。不要因为习惯黑暗,就为黑暗辩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