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激光硬化(激光淬火)主要分为两种工艺:激光相变硬化、激光熔覆硬化。激光相变硬化是以高能量的激光束快速扫描工作,使被照射的金属或合金表面温度一极快速度升到高于相变点而低于熔化温度。当激光束离开被照射部位是,由于热传导的作用,处于冷态的基体使其迅速冷却而进行自冷淬火,进而实现工件的表面相变硬化。这一过程是在快速加热和快速冷却下完成的,所以得到的硬化层组织较细,硬度亦高于常规淬火的硬度。激光熔凝硬化是以很高的激光功率密度,在极短的时间内与金属交互作用,使金属表面局部区域在瞬间被加热到相当高的温度使之熔化,随后借助于冷态的金属基体吸热和传导作用,使已熔化的极薄表层金属快速凝固。激光熔化凝固硬化得到的是铸态组织,其硬度较高,耐磨性亦较好。激光淬火能使材料表面呈超细化组织结构,无表面热变形,硬度提高30%~50%。
(2)激光熔覆是通过在基材表面添加熔覆材料,并利用高能密度的激光束使之与基材表面薄层一起熔凝,使基材表面形成于基体冶金结合的熔覆层。粉末容量由送粉系统进行控制,熔覆层的厚度可调,并可多层重熔。工作熔覆后在经过机械加工,从而达到修复局部损伤工件的目的。
(3)激光合金化也是利用高能密度的激光束所产生的快速熔凝过程,在基材表面形成与基材相互熔合的、且具有完全不同成分与性能的合金覆层。它与激光熔覆的差异仅在于:激光熔覆中熔层材料完全为熔化,而基材熔化层极薄,因而对覆层的成分影响极小:而激光合金化则是在基材的表面熔融层内加入合金元素,从而形成以基材为基的新的合金层,因此对材料性能改善的程度更好,应用范围也明显扩展。
激光在热处理中的应用研究始于70年代初,随后即由试验室研究阶段进入生产应用阶段。当经过聚焦的高能量密度 (10瓦/厘米)的激光照射金属表面时,金属表面在百分之几秒甚至千分之几秒内升高到淬火温度。由于照射点升温
特别
快,热量来不及传到周围的金属,因此在停止激光照射时,照射点周围的金属便起淬冷介质的作用而大量吸热,使照射点迅速冷却,得到极细的组织,具有很高的力学性能。如加热温度高至使金属表面熔化,则冷却后可以获得一层光滑的表面,这种操作称为上光。激光加热也可用于局部合金化处理,即对工件易磨损或需要耐热的部位先镀一层耐磨或耐热金属,或者涂覆一层含耐磨或耐热金属的涂料,然后用激光照射使其迅速熔化,形成耐磨或耐热合金层。在需要耐热的部位先镀上一层铬,然后用激光使之迅速熔化,形成硬的抗回火的含铬耐热表层,可以大大提高工件的使用寿命和耐热性。
经过聚焦的高能量密度 (10瓦/厘米)的激光照射金属表面时,金属表面在百分之几秒甚至千分之几秒内升高到淬火温度。由于照射点升温快,热量来不及传到周围的金属,因此在停止激光照射时,照射点周围的金属便起淬冷介质的作用而大量吸热,使照射点迅速冷却,得到极细的组织,具有很高的力学性能。如加热温度高至使金属表面熔化,则冷却后可以获得一层光滑的表面,这种操作称为上光。激光加热也可用于局部合金化处理,即对工件易磨损或需要耐热的部位先镀一层耐磨或耐热金属,或者涂覆一层含耐磨或耐热金属的涂料,然后用激光照射使其迅速熔化,形成耐磨或耐热合金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