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是否原本就没有永远的爱,就如同没有纯粹的白?”如何解答《80’后》最深处的问题,《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也已给出我们更明确的答案。作为赵薇导演的处女作,知名作家辛夷坞的原著小说,其中夹带了太多的“童话的梦幻与想象,青春的悸动与张扬,爱情的美好与感伤,现实的无奈与苍凉”。故事中的青春终将散场,很残酷,却也很现实。绝望的郑微,以致于“再次遇到林静”,“遭遇阮莞车祸事件”之后,就匆忙而草率地作出决定——“我们结婚吧”。在她与林静的爱中,没有纯粹与温暖,更多映射出结婚背后浓重的黑,体现出年少时候“爱情、梦想、信仰”的支离破碎。
或许真正的人,就应当是虚伪与冰冷的。这里会出现很多灰姑娘,但结局往往不会穿上心爱的水晶高跟鞋,他看着王子披荆斩棘战死沙场,或背信弃义另投温柔乡,却无法用情感刻画出现实中的痛苦与苍凉。没有家人的眷顾,没有朋友的呵护,那种他人难以触及的失魂落魄,只有极其敏感而用心的人才能体会,而这,也正是中国最具知名和影响力的影视女演员、流行音乐女歌手、新生代导演赵薇所难以揣摩与驾驭的。可能在《还珠格格》中,“小燕子”古灵精怪;《情深深雨蒙蒙》中,“陆依萍”执着无悔,然而,这些女性充满了无穷的正能量,与“郑微”相比,缺少了过多的失落、彷徨、孤苦伶仃,彻头彻尾几近疯狂的爱与痛,是“薇女郎”杨子珊触不及,碰不到的边缘。所以,在影片上映后,有心的影迷总以为叙事不够严谨。
如果说现如今中国的希望需要寄托于“80后”用双手创造,那么我们这一批所谓的“工程师”,应该缅怀着怎样的一种心情,去迎接和挑战当今的社会?忽然很想唱起容祖儿的一首歌:回忆是个说书的人,用充满乡音的口吻。挣扎在金钱与欲望的“80后”,当我们淡忘了乡音,背井离乡着在北京,在上海风雨兼程,假如提及青葱岁月中的过往与征程,是否还依旧能够自信爽朗的微笑,重温那故去又怀恋的美好时光?一天天长大,一日日成熟,我们将足迹遗留在懵懂的花季,我们将乐观遗失在跌跌撞撞。无法再见的青春,去年的这个时候你在做什么,而去年的这个时候我又在哪里?坚定的力量,冒昧的容颜,终敌不过时间的侵袭,于是我们买醉在酒吧,沉溺在自我麻醉的意识,大声呼喊着:时间真TMD是一把杀猪刀!
以出生时间来界分人的文化群,不是一种科学的方法,然而,颠簸在文化浪潮的“80后”,经历过太多辛酸与欢喜。在李芳芳指导的《80’后》中,通过少女沈星辰与明远15年的爱情历程,贯穿了香港回归、中国申奥、非典、张国荣逝世、北京奥运会等历史大事,业内堪称80后青春史诗。对于我们这样一批人,需要面临太多的生活、成长、政治、文化等发展问题,在我们这样一批人的身上,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张扬着“独立叛逆”的人文情怀。
就“80后”的精神面貌而言,常会有专家预言:他们是“最没有责任心的一代”。伟大的80后青年,背负着祖国复兴的历史任务,他们深处在败德的教育和艰险的生活中,似乎“活着”不是一种权利,反而成为“义务”。民族成长经历的阵痛,发泄与灌输在轻狂无知的少年大脑,然后“如何生存”的意识,强迫“80后”冲破一切世俗的牢笼,实现思想的飞跃,但并不能完成“质”的革新,因为你不可以崇洋媚外,不可以违反教条与礼数,没大没小……
去他妈的“文艺复兴”,“思维拓展”!“80后”激励着自己要具备解决世界所有难题的能力与突破“困兽之斗”的实力,但每一次都会在艰难中起飞,在阴暗中降落。
所以赤裸裸的现实告诉我们:2B,不只是铅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