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那种“公民是自己主人”的信念被官僚制度所磨灭,这时期的哲学也不再关注这个世界,人民的思想开始陷入到消极和虚无之中,责任感荡然无存。宗教上,希腊本身的此岸性质的神话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空虚的思想,来自东方的那种宣扬彼岸的宗教得到了传播。希腊化时代,希腊文明已经开始走向腐烂了。而这时罗马人却崛起了。通过三次马其顿战争,马其顿王国被彻底消灭,并入了罗马版图。塞琉西王国在和罗马之间的叙利亚战争失败后,逐渐崩溃,最后被庞贝直接解散,并入罗马版图。托勒密王国的最后一任女王克里奥帕特拉(也就是那位著名的埃及艳后)被屋大维击败自杀,托勒密王国也被并入罗马。自此,希腊化时代结束,希腊文明也走向了终结。
这位马其顿的皇帝,二十岁登基,二十二岁开始远征,三十三岁去世。十一年间,一直从希腊打倒喜马拉雅山脚下,建立了一个旷世所无的大帝国。而亚历山大在征服的同时,积极推行、传播希腊文明,正是这位大帝的赫赫武功,成为了希腊化的政治基础,。虽然随着亚历山大的死亡,这个帝国立刻瓦解,分裂成了三个王国:托勒密王国(埃及和叙利亚部分)、塞琉西王国(波斯部分)、马其顿王国(希腊本土部分)。但希腊化的进程却并没有止步,而继续在这三个王国中推行。这时的希腊文明覆盖了从埃及到波斯的广大地区,其影响甚至远达印度。——但是,文明的中心已经不是希腊本土了。希腊化表面上看来是希腊文明的扩张,但事实上,其精神核心却无可避免的走向了堕落。前面说了,希腊文明的基础是城邦,但现在国家却变成了帝国。
希腊文明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爱琴文明时期、城邦文明时期、希腊化时期。爱琴文明时期,包括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两个时代,这其实是传说时代,据说希腊神话中的许多故事就发生在这时期,比如特洛伊战争就是迈锡尼文明时的故事。我们现在说的那种辉煌而伟大的希腊文明,其实是指的希腊城邦文明,这是希腊文明发展的巅峰,也是希腊文明的精髓所在。题主问“强盛的希腊文明是如何消亡的”,其实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希腊城邦文明是如何消亡的。那希腊城邦文明是如何走向衰亡的呢?这要从希波战争谈起。我们知道,希腊城邦文明的政治基础,就是那种小国寡民的城邦国家。 在希腊这块土地上,星罗棋布的分散着许多城邦,每个城邦就是一个国家,他们之间虽然也会发生战争,但却长期共处,从没有相互吞并的意识。——换言之,希腊城邦的思想基础,就是分离主义。正是在此基础上,希腊人才建立了璀璨的文明。但是,波斯人来了,他们三次入侵希腊,虽然最后在军事上都失败了,但他们却给希腊人带来了一种新的思想——帝国主义。波斯人让希腊人看到,哇,原来国家还能这么玩?我们以前真是太out了。于是希波战争之后,希腊人马上投入到了争霸的内战之中。在希波战争中,为了抵抗波斯的侵略,希腊人建立了两个联盟,一个是以雅典为首的提洛联盟,一个是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联盟。战争结束后,这两个联盟并未解散,雅典和斯巴达都从波斯的国家形式中看到了一个统一的、专制的帝国的诱惑,于是开始争霸战争,也就是伯罗奔尼撒战争。经过20多年的战争,斯巴达一方最终击败了雅典一方,斯巴达从而成为了希腊霸主,迫使提洛联盟解散,驱逐了雅典的民主政府,扶植起了和斯巴达一样的寡头政治。虽然一年后雅典的民主派卷土重来,重新建立了民主政府,但已经是虚有其表,雅典的民主精神早已随着伯罗奔尼撒战争消散了。而斯巴达的霸主地位也没有保持几年。不久之后,又被另一个城邦底比斯所击败。但底比斯的霸权也没有保持多久,很快就被马其顿所灭。这里说说马其顿,严格说来,马其顿并不属于希腊,它的位置远在奥林匹斯山以北,在希腊人心中,那地方都是蛮荒之地,所以严格说来,马其顿是属于蛮族的。希腊人是非常看不起马其顿的,曾有雅典人这么说过:“在马其顿,连一个像样的奴隶都找不到。”所以,马其顿之于希腊,就北魏之于中国。本身是蛮族,但打败了汉人,入主了中原,并且接受了汉文化,然后由以中国人自居了。马其顿也是这样。所以,马其顿就统一了希腊,有史以来第一次在希腊建立了一个帝国。到这时,希腊城邦就走到了尽头。而建立在城邦基础上的希腊文明,也不可避免的走向了衰落。但是,从表面上看,希腊文明在这时却达到了一个巅峰,这就是希腊化。所谓希腊化,就如同我们说的“汉化”一样,是指用希腊文明去同化周围的其他文明。所以城邦文明之后,希腊就迎来了希腊化时代。希腊化的主要动力和推手,就是亚历山大大帝。





